當地時間2025年 6月17日,禮來正式宣布收購總部位于波士頓的臨床階段公司 Verve Therapeutics,Inc.(納斯達克代碼:VERV,下稱Verve)的最終協議。
禮來將以每股10.5美元的現金(總計約10億美元)啟動收購,收購所有已發行的Verve股票,同時每股附帶一份不可交易的或有價值權(CVR),持有者有權額外獲得3美元,這使總對價達到每股13.5美元,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3億美元(超93億人民幣)。
CVR的支付條件為:VERVE-102在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III期臨床試驗中完成首例患者給藥,且要求該里程碑需在交易完成十周年前達成。
據悉,由于此前業內已放出禮來收購的消息,且交易的價值大約是 Verve當前股價的兩倍,該公司周一收盤后,市值略低于5.59億美元。美股盤后Verve的股價暴漲 75%,最新市值約9億美元。據悉,應付的收購價格較截至 2025年6月16日(交易公告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Verve普通股的30 天成交量加權平均交易價格溢價約113%。不僅如此,基因編輯板塊也應聲上揚,Intellia Therapeutics的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上漲12%,Beam Therapeutics上漲近7%,Editas Medicines也有超過4%的漲幅。
值得一提的是,禮來和Verve的合作關系可以追溯到2023年,彼時禮來向Verve支付了6000萬美元預付款,獲得臨床前Lp(a)的體內基因編輯療法。隨后,禮來還向Beam Therapeutics支付了2.5億美元,以獲得Verve針對PCSK9、ANGPTL3和另一個未披露靶點的基因編輯項目的選擇權。
01.
跳出罕見病困局,管線完成技術迭代
Verve成立于2018,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最初由心臟病遺傳學權威Sekar Kathiresan博士與基因編輯專家Kiran Musunuru博士聯合創立,旨在通過單療程基因編輯療法徹底變革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模式。傳統的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需長期服用(如他汀類藥物),而Verve的目標是開發“一針治愈”療法,實現終生療效。
Verve專注于利用堿基編輯技術開發心血管疾病基因療法,其核心技術為GalNAc-LNP遞送系統和腺嘌呤堿基編輯器(ABE)。2023年,Verve的管線VERVE-101成為首個獲FDA批準臨床的體內堿基編輯療法。
VERVE-101采用了單堿基編輯技術(BEs),即可以將特定的堿基進行替換,如將胞嘧啶(C)替換為胸腺嘧啶(T),VERVE-101正是通過這種技術,成功使PCSK9基因失活,進而降低血液中PCSK9蛋白水平以及LDL-C水平。
臨床I期數據顯示,患者使用VERVE-101 28天后,0.45 mg/kg以及0.6 mg/kg試驗組患者的3名受試者血液中PCSK蛋白水平分別下降47%、59%以及84%,對于LDL-C水平,患者使用VERVE-101 28天后,0.45 mg/kg試驗組2名受試者血液中LDL-C分別下降39%和48%,0.6 mg/kg試驗組受試者下降55%,且在0.6 mg/kg試驗組,LDL-C下降水平在180天時仍保持穩定,下降水平為55%。即,長效/永久降脂極有可能實現。
然而VERVE-101也在I期臨床試驗中暴露出嚴重肝毒性副作用,又因部分患者(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LDLR表達不足,導致遞送效率受限,隨后相關臨床暫停,此后未再重新啟動臨床試驗。
對此,Verve指出,脂質納米顆粒(LNP)是不良事件的可能原因,并立刻將研發重點轉移到VERVE-102,當前已成為公司的核心管線。
針對VERVE-101的痛點,VERVE-102引入GalNAc修飾的LNP(GalNAc-LNP),通過結合肝細胞表面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ASGPR)實現靶向遞送,降低對LDLR的依賴,提升肝臟特異性。此外,VERVE-102調整了遞送系統的脂質成分,以便提升遞送效率和安全性。
VERVE-102通過靶向PCSK9基因,可永久性降低“壞膽固醇”(LDL-C),目前處于Ib期臨床試驗。2025年4月14日,公司發布的臨床試驗的初步數據顯示,VERVE-102耐受性良好,未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單次輸注VERVE-102后,受試者血液PCSK9和血液LDL-C呈劑量依賴性降低。
回到適應癥問題,與更多針對罕見病的基因療法開發商不同,Verve專注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2023年導致1860萬人死亡,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32%,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大死亡原因。
心血管疾病多被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肌病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全球患者超過5.23億,其中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超14億(Lp(a)≥125 nmol/L)。與此同時,全球心血管治療領域的現狀非常嚴峻,列舉一組數據:80%高危患者無法通過他汀類藥物控制LDL-C達標(<70mg/dL)。現有PCSK9抑制劑(如依洛尤單抗)年治療費用5400美元,需終身給藥,患者依從性僅50%(1年后停藥率)。
02.
MNC退場,Verve的逆勢突圍
即便如此,禮來收購Verve仍被視作一筆不被看好的交易。
事實上,Verve位于的基因治療賽道自2025年就開局不順。市值一度高達300億美元的獨角獸藍鳥生物,于2025年2月份被私募公司凱雷集團收購,最終作價1億美元。此前,藍鳥生物一直為商業化不順和安全性問題所困擾。
隨后是MNC的退場。同樣在2月,輝瑞宣布終止其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Beqvez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清理了曾經豐富的基因治療管線庫;3月,羅氏宣布對其基因療法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進行重組;5月,Vertex宣布停止對AAV載體的研究。
其中Vertex對AAV載體的憂慮尤為典型,事實上,這也是不少基因治療管線必須應對的技術短板問題。AAV載體存在包裝容量限制、免疫原性高等問題,影響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其次在生產成本上,AAV基因治療的生產成本高,純化難度高,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此外還有基因編輯平臺的問題。傳統CRISPR依賴DNA雙鏈斷裂(DSB),致癌風險高(如染色體易位)。
另一大困境是基因療法商業化的問題。說來諷刺,基因療法的商業化困境與其締造的高光時刻強相關。基因療法曾有過高光時刻均和罕見病有關:治療鐮刀型細胞貧血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Casgevy,治療重度A型血友病的Roctavian,治療早發型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Lenmeldy等。
目前來看,基因治療產品主要還是以罕見病作為切入方向,罕見病多為單基因遺傳病,病因更明確。但罕見病藥物無一例外要面對支付模式問題。藍鳥生物曾想由德國政府為Zynteglo、Skysona買單,但德國只愿意半價報銷,最終藍鳥退出歐洲市場。
由痛點反推,或許能襯出Verve的差異化。Verve的技術平臺堿基編輯直接替換單堿基,避免DNA斷裂,脫靶率下降90%。而遞送系統的改進則集中體現在核心管線VERVE-102上:改進后采用GalNAc-LNP,靶向肝細胞ASGPR受體,遞送效率提升3倍,肝毒性風險顯著降低。
此外,由于一開始就聚焦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三大膽固醇驅動因子,Verve在推動管線商業化時,有望迎來相比罕見病而言廣闊太多的龐大市場。此外,以VERVE-102輸注形式給藥,這也使其有別于其他同類管線復雜的給藥過程。
這或許是為什么盡管VERVE-102面臨著來自默克、阿斯利康等公司的口服藥物以及已獲批的siRNA療法的競爭,其還處于研發狀態的“一勞永逸”式治療仍然具有吸引力。
03.
禮來再開支票
部分行業觀點認為,認為禮來可能撿了個便宜。鑒于禮來對Verve已披露管線的投入,此次交易是合理的,而且Verve的股東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看到CVR的回報。根據目前的臨床時間表,觸發CVR的III期試驗可能在2027年上半年啟動。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MNC不同,禮來本身并不面臨專利即將到期而收入減少的威脅,因為其糖尿病和肥胖癥藥物Mounjaro和Zepbound帶來了巨額利潤,據分析師估計,預計這兩項藥物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302億美元。而禮來通過這項收購既能獲得重磅減重藥以外其他前沿技術領域的資產,同時也仍然聚焦心臟代謝疾病治療領域。
事實上,近期,包括默沙東和阿斯利康在內的制藥巨頭都已經公布了在研降膽固醇藥物的數據,這兩家公司的PCSK9口服降脂藥可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50%以上。而高盛分析師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口服療法可能會推動PCSK9類藥物的銷售額從目前的約40億美元增長至2034年的120億美元左右。
對Verve而言,除了資金上的回報,禮來的介入也幫助進一步探索慢病基因療法的商業化落地方式。正如禮來集團糖尿病和代謝研發副總裁Ruth Gimeno所言,VERVE-102有可能成為首個針對廣泛患者群體的體內基因編輯療法,并可能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模式從慢性護理轉變為一勞永逸的治療。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聲明: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