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這次襲擊發生的時間點——大白天。伊朗不再躲在夜色里放冷箭,第12波導彈,直接對著陽光發射,沖著以色列最敏感的神經去了。
摩薩德總部被擊中,這是有信號的。這不光是對以色列情報系統的挑釁,更像是一記耳光甩給西方盟友:你們不是號稱最強的情報聯動嗎?現在呢?你們最得意的“護城河”已經被人用導彈砸出個窟窿。
從戰術上說,這一波打擊比之前更克制,也更精準。伊朗并沒有像前幾輪那樣鋪天蓋地撒網,而是選擇了少而精的打擊包——30枚導彈里攔下來幾枚,其余落地有聲,說明以色列的“鐵穹”系統正在力竭。白天都擋不住夜襲,這話以前是諷刺別人,現在砸回自己臉上。
可惜,哪怕摩薩德總部真中彈,局勢也沒能立刻冷卻。因為,這邊伊朗剛剛拉滿怒火,那邊特朗普就要掏出火柴。
外媒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數小時內將下令參戰”。這不是媒體夸張,這是特朗普團隊在醞釀的真動作。盡管美國國家情報總監都公開說,伊朗并沒有搞核武器的證據,但特朗普不信,他的原話是:“伊朗已經快擁有核武器了。”——這不是評估,這是動員令。特朗普其實并不關心事實到了哪一步,他關心的,是戰爭能不能助他完成下一步。
你必須承認,這樣的特朗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預測。他不是在做國際調停,他是在給這個火藥桶加一口氣。
而火藥桶邊上的人不止美國。伊朗國內的某些群體也開始躁動,比如庫爾德“自由黨”的領導人侯賽因·亞茲丹帕納,直接高調支持以色列,還放話要動手。這股人一邊夢想建國,一邊投靠以色列,甚至跟美軍保持默契。他們知道,只要大國混戰,邊疆地帶就可能出現裂縫,而那就是他們乘虛而入的機會。
但庫爾德的算盤,也很難真的撥響。真打起來,他們只能做邊緣插刀的角色,哪怕再高調,也難成主角。更何況伊朗歷來對國內庫爾德問題敏感,真逼到墻角,德黑蘭未必不敢動真格。
問題回到正題:伊朗打了12波,以色列還在狂轟濫炸,美國正醞釀參戰,庫爾德趁火打劫——那接下來,會不會全面戰爭?會不會破罐破摔,誰先動核武誰完蛋的“互毀劇本”會不會啟動?
答案現在沒法下死。只能說,局勢的走向看三件事:
第一,美國介入力度到底有多深?特朗普現在嘴上放話,但真讓他下命令,還得看美軍內部敢不敢。他參不參戰是一回事,美軍愿不愿替他背鍋是另一回事。如果只是高調聲援、派艦隊巡邏,以色列和伊朗還可能維持“你來我往”的局面;但如果美軍真下場,那就是另一種劇本了。
第二,伊朗硬不硬?現在德黑蘭的態度還算強硬,一口氣放了370多枚導彈,還敢正午打擊摩薩德,這說明他們不想后退。但能硬多久、硬到哪一步,是變數。如果撐到國內團結了、外部也協調了,那是一次國家意志的凝聚;如果中途被打痛了、外援不來,那反而可能被拖垮。
第三,是不是還有“第三只手”能拉一把?哪怕只是喊話,也可能成關鍵。伊朗其實是想讓海灣國家出來說話,畢竟他們自己也不想被“下一個中東”劇本套牢。而美國內部也有人提議讓中國調停,特朗普卻極力反對,怕中國“借勢出圈”。這就好笑了:你們不愿調停,不愿讓別人調停,卻希望別人被動接受你們主導的戰爭邏輯?
所以看清楚,現在誰不想戰爭升級,誰反而被視為“敵意”。這世界,已經到了這樣的扭曲狀態。
如果最后真如特朗普所愿,那中東這片土地,將再度陷入長達數十年的火與血。到那時候,誰打贏已經不重要,誰能活著收場,才是終局。
現在的問題是:這場牌局,誰真想結束,誰只想攤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