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健康報》專版刊發:《“浙里血液”搭上“智慧高鐵”——浙江省持續推動采供血系統數字化建設紀實》通訊報道,同版刊發專訪浙江省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偉文章:《數據為媒 智慧為鑰 讓采供血服務更暖心、安心、省心——訪浙江省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偉》。全文如下:
“浙里血液”搭上“智慧高鐵”
——浙江省持續推動采供血系統數字化建設紀實
浙江省采供血系統堅持統一、共享、智慧的建設原則,不斷推動數字化系統建設,明確全省一起建、一起用的建設思路,建立起“經費保障+業務驅動”雙輪推動工作機制。
在此原則和框架下,該省建立起14個模塊的工作組,定期會商信息化功能建設需求,陸續研發和部署了三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了可綜合利用全省血液信息資源的浙江省血液云平臺,真正實現了系統共建、成果共享的目標。
如今,“浙里血液”正搭載“智慧高鐵”,向著便捷、集成、互聯互通的方向加速前進。
亮點一:獻血服務智慧便捷
“我上周在浙江電子無償獻血證平臺上預約了捐獻血小板,今天整個捐獻過程只花了1個多小時,真是很方便。”來自杭州市余杭區的獻血者陳先生在浙江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區成功捐獻血小板后說。
浙江省血液中心獻血服務二科科長鄭茵紅表示,目前,來該中心獻血的愛心人士選擇預約獻血的比例已超過90%,且大部分可實現即到即獻。相較于該中心全面開展預約獻血服務前,愛心人士的平均獻血等待時間減少了70%。此外,該中心還引入了等待叫號、電子簽名、電子檔案等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全流程無紙化獻血。
“浙江省的智慧獻血服務遠不止這些。”浙江省血液中心社會事務科科長嚴儼說,“多年來,浙江省采供血系統聚焦獻血的前、中、后時段,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方便獻血者的服務。例如,對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的獻血者,可在線申領浙江省無償獻血榮譽證,享受‘三免’服務,即免費乘坐公交、地鐵,免費游覽省內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旅游風景區,在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就診可減免門診診查費。”記者了解到,寧波市和舟山市等地還依托“浙里辦”平臺推出“獻血優享碼”,獻血者刷碼即可享受便捷服務。2019年,浙江省在全省同步上線了“用血服務不用跑”系統。全省1046家醫療機構可利用該系統為獻血者及其親屬提供一站式用血費用減免服務。該系統通過不斷迭代升級,實現了獻血者及其親屬用血費用減免的“零材料、無感式”辦理。2023年下半年,浙江省完成醫療機構住院信息和血站獻血信息的聯網共享。獻血者能在因病住院的第一時間收到血站發送的慰問短信和用血權益告知等信息。
“讓數據多跑路,讓獻血者少跑腿,一直是浙江省采供血系統的工作目標之一。”浙江省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偉說,“目前,全省依托信息互聯共享和多部門、多渠道的組合發力,為獻血者提供省心、舒心、暖心的獻血服務,打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獻血服務組合拳。”
亮點二:制供服務提質增效
“智慧血庫讓我們的血液發放效率大幅提升。以前需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15分鐘就能完成了。”浙江省血液中心制備供應科科長李阿中說。自2023年上半年智慧血庫投入使用后,浙江省血液中心實現了對血袋貼簽、裝盒、核對、裝筐、入庫、分揀出庫等血液存儲工作的一體化管理,血液出入庫效率和存儲精準性全面提升。
近年來,浙江省血液中心緊盯血液制備的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持續改進完善血液成分制備一體化管理平臺,運用物聯網技術關聯人、機、料等信息,精確展示工作量、工作時間等。中心還與企業合作,聯合研發了血液接收隧道機、成分制備輔助機器人等設備,旨在以機器替換人工,提升制備效率。
“運用信息系統申請和管理基因配型血小板,不僅方便,還特別規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輸血科主任劉志偉說。2020年,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統上線了血型參比模塊血小板基因庫子模塊。該模塊與各醫療機構的臨床輸血服務平臺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了申請—配型—供血—輸血—反饋的全流程閉環信息化管理。目前,杭州市約有62%的患者可在申請配型當天就用上精準配型的血小板。
在日常血液供應保障方面,浙江省一直致力于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能力。全省建立了覆蓋用血資質申請、血液預約、血液供應整個業務流程的臨床輸血服務信息系統,優化和規范了工作環節,促使服務質量有效提升。浙江省還打通了醫療機構和血站的信息壁壘,實現了醫療機構血庫庫存數據和血站庫存數據的雙向透明。同時,創新推出“5G+無人機送血”服務,將無人機常態化飛行和應急送血相結合,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緊急用血需求。
亮點三:內部管理綜合集成
“送血車還有10分鐘左右就能回到中心,車上血液冷鏈溫度一切正常。”浙江省血液中心總務科科長蘇健指著墻上的顯示屏幕說。她介紹,浙江省血液中心的后勤信息化建設起步于2018年。該中心打造的后勤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在全面實現內部管理無紙化的基礎上,還整合了預算管理、合同管理、采購管理、三級庫管理、資產管理、冷鏈管理、安全生產、車輛管理、醫廢管理等24個功能模塊和20余個智能數據庫,基本實現了后勤管理各項業務全流程閉環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中心合同的線上管理已形成了數字化閉環,實現檔案電子化和全流程可追溯。
浙江省血液中心還依托智慧血站建設,陸續建成智慧辦公、智慧人事、智慧財務、智慧后勤等辦公系統,并全面推行全員線上OA辦公。中心的預算管理與財務系統高級業務充分聯動,實現了預算下達、調整、凍結、支付等數據的無縫對接,且有自動超支或異常情況提醒。中心還積極拓展醫院臨床用血服務平臺功能,實現了醫療機構用血費用、檢測費結算的無紙化。杭州市已有100多家醫療機構在該平臺共享信息,大幅提升了數據傳遞、核對和結算的效率。中心還開發了“配型+收費”微信小程序,通過“遠程申請+標本寄送+云上繳費+云上報告”,實現了患者辦理檢測“零次跑”。
亮點四:智慧建設標準先行
“浙江省采供血系統智慧建設的目標是讓獻血者、用血者、工作者三方受益,我們堅持頂層設計,堅持自主研發,也堅持標準先行。”浙江省血液中心信息科科長孔長虹說,“建立血液信息化標準體系在智慧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3年,浙江省按照急用先建、以用為上的原則,全面啟動血液信息系統基本建設規范標準體系研制。數年間,全省已陸續發布了覆蓋采供血、單采血漿、臨床輸血等領域的6個信息系統方面地方標準,固化了全省相關工作的操作規程、數據規范、共享規則等。自2021年起,浙江省血液中心受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委托,陸續牽頭制定了《血站信息系統基本功能標準》《單采血漿信息系統基本功能標準》等4項血液領域信息化行業標準。其中,該中心制定的血站信息系統基本功能標準(WS/T811-2022)是全國采供血系統首個信息化行業標準,為全國相關單位開展信息化建設、互聯共享數據提供了遵循。
回憶起制定血站信息系統基本功能標準的過程,胡偉說:“2021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血站信息系統基本功能標準編制任務委托給浙江省血液中心。我們迅速成立編制小組,聯合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以及省內主要采供血機構的專家,以浙江省地方標準為基礎,結合我國血站信息系統現狀,以規范、適用、協調、前瞻為原則起草編寫了該標準。經多次修改、征求意見、論證研討、專家預審、會審等流程,該標準于2022年10月25日正式發布。這項標準的出臺凝聚了浙江省采供血人的智慧,為提升全國血站的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撐。”
信息數據是浙江省采供血系統智慧建設的基石,也是各種智慧應用實現的支撐。浙江省采供血系統統一建設省、市兩級血液信息平臺,基于市級信息平臺收集全市獻血、用血信息,并將相關信息統一匯集到省級平臺,形成全省獻血者信息和血液信息兩大基礎數據庫,實現了互聯、共享、共用。浙江省采供血系統還不斷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打通系統間信息壁壘;聯通各級用血醫療機構,共享患者住院、用血、獻血等基本信息,推動臨床用血規范管理,更好地關愛住院獻血者,服務用血獻血者。依托“浙里辦”大數據平臺,浙江省采供血系統還聯通公安、民政、財政等部門數據庫,推動親屬關系自動比對、票據自動抓取等變為現實,實現智慧便捷服務的多場景應用。
數據為媒 智慧為鑰
讓采供血服務更暖心、安心、省心
——訪浙江省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偉
25年來,浙江省采供血系統緊盯“從血管到血管”的全流程業務需求,圍繞讓獻血者暖心、讓用血者安心、讓工作者省心的工作目標,不斷創新智慧應用、優化重塑流程、推動線下功能向線上轉移,陸續讓一系列優質、高效、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落地。
為全面了解浙江省采供血系統智慧建設的總體情況,記者走訪了浙江省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偉。
■健康報:浙江省采供血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歷程是怎樣的?
胡偉:浙江省采供血系統信息化建設經歷了一個規劃引領、業務驅動、統籌推進的長期發展過程。在起步發展階段,浙江省早在2001年就自主研發完成第一代血液管理信息系統,統一規范了全省采供血、臨床用血機構的基本業務流程和關鍵控制點,率先在全省獻血管理機構和血站應用了統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并將其推廣到全省60余家醫療機構。在接續發展階段,浙江省于2005年研發完成第二代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在全省統一應用了“ISBT128血液編碼標準體系”,構建了國內首個以光纖VPN網絡為主干、覆蓋全省血站的省級區域血液信息管理廣域網和血液集中數據庫。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浙江省自2017年起全面啟動了第三代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構建起省、市兩級信息平臺,升級完善了采供血、單采血漿、臨床輸血、獻血管理、血液綜合管理等五大業務應用系統,有效整合、共享了全省獻血者信息數據庫和血液信息數據庫,并建立健全了全省信息安全體系和信息標準體系。浙江省采供血系統信息化建設也由此穩步駛入數字化發展快車道。
■健康報:浙江省血液業務管理是如何借力信息化實現精密智控的?
胡偉:浙江省血液業務實現精密智控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互聯和共享。我們在全省層面建成了貫穿省、市兩級的血液數據“高鐵”,實現了血液數據的跨層級、跨地域、跨機構、跨業務條線的交換和共享,為血液信息云平臺的各項重大應用提供了數據支撐。例如,全省層面依托浙江省采供血管理信息平臺建立了血液動態庫存預警體系。該系統通過對各血站實時成品血液庫存進行自動對比,實現了對各級血液庫存的預警。相關信息會在血液庫存預警地圖上實時顯示為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和綠色,直觀地向工作人員展示預警情況。在血站內部管理層面,該系統打通了血站內部科室的信息壁壘,實現了財務賬目、采購參數、物料數量、質控指標、檢測結果的互通共享,促進了血站的精細化管理。再比如,浙江省血液中心的智慧財務系統自動對接了后勤服務、OA辦公、銀行支付、稅務票據等多個系統,構建起了從預算編制、下達、執行到賬務處理的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工作人員在進行采購工作時,先要綁定預算經費,才能提交參數、采購招標、簽訂合同等信息,物料到貨后也會自動鏈接倉儲管理出入庫,實現了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健康報:信息化建設是如何讓采供血安全得到更堅實保障的?
胡偉:浙江省血液中心以數據為紐帶,以智能為引擎,在全程追溯、管理規范、效率提升、智能決策等多個維度,構建了全流程、標準化、高效能的質量管理體系。在全程追溯方面,中心建立了覆蓋血液“采集—制備—儲存—檢測—發放—臨床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統,實時上傳每袋血液的獻血者信息、檢測結果、存儲環境等關鍵數據,實現了“一袋血全程可溯”。在管理規范方面,中心通過血液信息系統固化了采供血流程的關鍵質量控制點,確保了操作規范性;牽頭制定了血液信息化相關的6項地方標準及2項國家行業規范,有力推動了采供血信息跨省數據互認。在效率提升方面,中心2022年就建成質量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體系文件管理、血液產品抽檢、設備和環境監測、質量監督記錄等核心功能,信息平臺的檢測數據實時傳輸、報告電子簽名、質控預警、手持終端移動辦公等功能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差錯率。在智能決策方面,中心通過系統自動采集關鍵數據,實現了對百余項質量指標的實時預警。近年來,中心還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采供血現場管理、環境監測等場景的應用,利用智能攝像頭自動識別違規操作行為等技術,有力保障了采供血工作的安全。
■健康報:浙江省采供血系統信息化建設是如何提升獻血者體驗的?
胡偉:浙江省從便捷獻血、獻血關愛、激勵表彰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獻血者體驗。2018年,我們推出了全國首張電子獻血卡。2019年,我們又將電子獻血卡升級為電子獻血證系統,以“浙里辦”平臺、微信、支付寶為載體,為全省獻血者提供成長體系個性化展示頁面及獻血預約、網上填表、滿意度評價等20余項一站式線上服務,該系統的日均訪問量超1.5萬人次。2019年,我們在國內率先研發全省用血費用醫院直免信息系統。2023年,我們繼續升級系統,自動獲取用血費用票據、親屬關系證明等信息,實現服務全流程的無紙化和智能化。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服務12.53萬人次,實現醫院直免比例超90%。浙江省還在國內率先開展獻血優享服務和獻血表彰電子化。同時,我們還以“浙里辦”App獻血優享碼為載體,推動了獻血者“三免”等優惠服務從實體刷卡向電子刷碼轉變,讓獻血者體驗感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已有93439名獻血者申領“三免”榮譽證。
來源:健康報、浙江省血液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