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激增,國內高校紛紛推出雙學士學位項目,探索學科交叉融合的培養模式。中山大學新增“金融學+計算機”“管理學+計算機” 等人工智能相關項目;華南理工大學聚焦“工科+管理”的跨學科組合,復旦大學則以24個“AI+X”項目領跑科技融合趨勢……
在這一浪潮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外語+專業”的黃金賽道異軍突起,其19項雙學士學位項目,正成為今年高考生志愿填報的熱門之選。
這場始于本科教育的“跨界革命”,源于社會對“一專多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所謂的雙學士學位,并非簡單疊加修課,而是教育部2019年推出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制度——學生在本科階段修讀兩個不同學科門類的專業,畢業時獲得注明雙學位的單一證書,效力等同于兩個獨立學位。
作為華南地區外語教育重鎮,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雙學位布局始終緊扣“國家戰略+區域需求+學科優勢”。在已獲批的19個項目中,“外語+經濟”“專業+法學”等特色組合占比達70%。
隨后2025年新增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西班牙語”“金融學+法學”等10個項目,更是精準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粵港澳大灣區涉外法治建設等現實需求。這些項目打破傳統學科壁壘,通過“語言能力打底、專業素養賦能、國際視野加持”的三維培養體系,讓學生既能用外語打開跨文化溝通的大門,又能用專業知識夯實職場競爭力。
以備受關注的“俄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學位為例,其培養模式融合了兩大國家級一流專業的資源優勢。
俄語專業作為華南地區首個“俄語中心”,擁有本碩博完整培養體系,并與莫斯科國立大學、圣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等頂尖高校建立合作.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則依托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與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聯合培養。其“3+1.5”本碩貫通模式已輸送大批人才進入國際組織任職。這種 “語言重鎮+經貿強院”的組合,讓學生一入學就站在學科融合的高起點。
課程設置上,學生不僅要完成基礎俄語、經貿俄語筆譯/口譯等語言課程,還要學習微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等經貿核心內容。另外,實踐環節更是亮點:該專業的學生可參與廣交會、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大型活動,或進入俄語國家駐穗總領館、廣汽傳祺等單位實習,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戰能力。
放眼就業市場,這類“雙料人才”正迎來黃金機遇期。目前,大灣區對俄能源合作、科技園區建設、跨境電商等領域的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具備俄語專業能力和國際貿易實操經驗的畢業生,成為了市場的“紅人”,
其就業去向更是多元:既可進入跨國公司從事對俄貿易談判,或在政府外事部門、海關等機構參與政策協調,也可選擇在高校、智庫從事區域經濟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廣外雙學位項目還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優秀學生可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或通過“3+1.5”聯合培養模式赴海外深造。
如此看來,無論是就業還是升學,“俄語+國貿”雙學位都為學生打開了通往更高平臺的大門。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廣外以“外語 + 專業”雙學位項目為抓手,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之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速,這類“語言 + 經貿”的復合型人才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屏幕前的你,若想給未來多一份保障,不妨多去關注一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