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現在的京東集團劉強東,真是把流量經濟玩得明明白白的,內宣外宣化,營銷熱搜化。
在6月18日早上的一場分享會中,劉強東講,“京東去年發了1161億的工資,沒有把利潤當成第一大追求……”又一次引起網上熱議。
就在前一天,他與媒體人士的晚餐會上透露,京東計劃進軍酒旅餐飲行業。這可是繼上線京東外賣后,釋放的又一個大消息。估計相關競爭者,又一次預感到形勢不妙。
觀察“四面出擊”的京東新動向,劉強東心中的餐飲戰場,應該遠不止一碗飯的生意。個人以為,這透露出其三重“心思”。
第一,餐飲情結。回首往昔,劉強東的創業之路始于一家小餐館,然而那次創業卻以失敗告終,這段經歷成為他商業生涯中難以釋懷的遺憾。
當時,缺乏管理經驗和風險把控能力的他,遭遇員工監守自盜、賬目混亂等問題,餐館迅速走向倒閉。
這段刻骨銘心的失敗經歷,在劉強東心中埋下了餐飲情結的種子。讓他比很多人都清楚餐飲業薄利、高壓、鏈條冗雜等艱辛,以及對人性的考驗。
如今,隨著京東在電商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商業實力與管理經驗已今非昔比。
前不久上線京東外賣,無疑是劉強東向過去的失敗“宣戰”,計劃進軍酒旅餐飲行業,則是他進一步證明自己的一次有力嘗試,試圖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在餐飲領域完成自我的突破與救贖。
第二,民生情懷。這是劉強東給外界傳遞更多的個人標簽,以及其支持者最認可的地方。
不得不說,當下的餐飲外賣行業亂象叢生,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一些商家衛生條件不達標、使用劣質食材,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
與此同時,外賣員也面臨著高強度工作、惡劣配送環境、收入不穩定等生存困境。
劉強東是看到餐飲行業的痛點。此前有消息講,劉強東強調“京東外賣凈利潤永不超過5%”。這兩天,他在媒體采訪文章中表示,“我相信京東外賣的商業模式將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也就是,他試圖以京東的影響力和資源,攪局餐飲行業,推動行業變革,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為外賣員群體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收入保障,解決餐飲行業長期存在的民生痛點。
第三,商業遠志。拋開個人情懷、社會責任,在商言商、掘金創富是企業家和企業最本能的選擇。從商業戰略層面來看,劉強東有意深度進軍餐飲之舉必然是“老謀深算”。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雖辛苦,但市場需求龐大且穩定,消費者的重復消費率極高,這是人類剛需中的剛需,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潛力。
盡管當前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嚴禁公職人員違規吃喝、發布禁酒令等,對餐飲業部分領域有一定影響,但從整體市場規模和消費需求來看,餐飲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京東作為綜合性電商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和先進的技術優勢。可以說,順手用力在哪里,就能在哪里生財。
京東外賣的上線,是京東向餐飲領域的初步探索,而進一步進軍酒旅餐飲,實現全生態整合發展,則是京東商業版圖的重要延伸。
通過整合餐飲、酒店、旅游等社會資源,盤活自身沉淀資源,京東可以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
這樣一來,就能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豐富的消費體驗,還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粘性,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確保消費者“甩不開”京東,京東也因此持續向前。
因此,劉強東與餐飲的“較勁”,絕非一時興起,而是個人情結、民生情懷與商業遠志交織下的必然選擇。
從當年小餐館練手起步到今天業已構筑萬億生態,劉強東的“較勁”本質是商業邏輯的升維,是企業家的價值閉環。
在今天愈加光亮的互聯網時空,企業家敢于持續高調,這是一種勇氣;敢于持續務實兌現,則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拭目以待。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文化、商業、鐵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