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職工家庭苦于“帶娃難”、老人帶娃“力不從心”時,西咸新區正通過高標準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和社區嵌入式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安心、普惠的育幼服務。從半歲可入托的專業托育,到解決“臨時照護”的計時服務,再到免費的社區公益“幫帶娃”,一系列舉措精準對接家庭需求,既讓家長能安心投入工作,也讓孩子能夠獲得專業照護與快樂成長的空間。
普惠托育、半歲可托,專業照護緩解雙職工家庭“帶娃難”
在涇河新城崇文塔東街崇文?尚學2期東北角的涇河第一托育園內,美工室、科學發現室、繪本館、構建室、感統室等功能區域一應俱全,沙坑、攀爬墻等專業戶外活動場地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間。數十名3歲以下的寶寶在這里享受著精心照護。
作為一所普惠型托育園,目前園內寶寶多在1歲半以上。“對于我們這樣的工薪家庭來說,托育中心真是解決了難題,讓我能安心上班。”崇文?尚學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市面上多數托育機構只接收1歲以上寶寶,但對于家里老人無法幫忙的雙職工家庭而言,還遠不夠。”涇河第一托育園園長王妮介紹,去年該園嘗試推出針對半歲以上乳兒的托育服務,解決低齡寶寶的看護難題。
“有位8個月大的寶寶,父母都要上班,家里月嫂又請假了,就把寶寶送到了我們托育園。工作人員提前與家長詳細溝通孩子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喝奶時間、奶量以及加餐要求等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王妮說,托育園配備了持有保育師和營養師資格證的“雙證”專業人員,提供一對一照護,讓家長放心。
半日托、小時托,靈活服務讓帶娃不再“連軸轉”
家里孩子有人帶,但家長臨時有事怎么辦?不久前剛剛開業的王寺街道寧泰路社區托育中心,根據社區場地條件和家庭實際需求,除全日托外,還積極探索半日托、延時托、計時托等多樣化的托育服務,用便捷服務讓家長帶娃無憂。
“全日托是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半,如果家長下班晚,還有延時托,最晚可到晚上8點。”寧泰路社區托育中心負責人高鴻鵬介紹,托育中心提供半日托服務,為家長節省時間。如果臨時有事沒人帶孩子,中心還提供小時托服務,讓帶娃不再“連軸轉”。
5月下旬,寧泰路社區托育中心舉行了“開放體驗日”活動,開放訓練區、親子閱讀角、趣味涂鴉墻等區域供參觀家庭體驗。孩子們好奇地探索著新奇的教具,家長們則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托育服務細節。帶著2歲孫女前來體驗的趙女士了解到中心的靈活服務后表示,孩子父母工作忙,寶寶又比較活潑,一個人帶孩子感覺有些吃力。托育中心環境好、老師專業,收費也合理,以后累了就把孩子送過來,給自己“放個假”。
晚間自習室、公益課堂,社區公益服務填補課后“真空期”
社區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底張街道幸福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的“幸福晚間自習室”,課桌椅、課外書籍和文具套裝一應俱全,有空余時間的家長和大學生志愿者共同組成服務團隊,為轄區學生提供每日放學后的作業陪伴服務。
“孩子在這和同學一起學習,效率提高不少,社區真是把居民的需求放在了心上。”6月10日晚上7點多,在“幸福晚間自習室”里,幾位來接孩子的家長對社區的服務贊不絕口。
上林街道上林南路社區的“螢火蟲”公益課堂則廣泛征集居民需求,按照“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聯盟接單”的運行機制,持續開展訂單式服務。傳統文化、創意手工、非遺剪紙、中國書法等各類公益課堂,讓居民在假期帶娃不再困難。
此外,斗門街道的“青”暖童心系列課堂、漢池路社區的繽紛假期公益課堂,陽光里第一社區、創新港社區以“七彩假期”為主題的暑期托管和兒童關愛服務等,西咸新區各社區充分盤活公共資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學生放學后的“真空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幫帶娃”服務,讓忙于工作的家長得以“解放”。
近年來,聚焦群眾“帶娃難”問題,西咸新區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協同、精準施策,通過構建“政策+資金+技術”體系全力推動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區托育機構70家,托位數4958個,較2023年增長92%,實現了19個鎮街托育服務全覆蓋。各類面向孩子的公益服務也在社區多點開花、有序開展。
下一步,新區將繼續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推動普惠育幼服務提質擴容,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照護,讓更多家長能夠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融媒體中心 史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