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北宋時,有這樣一個人,他才華橫溢,本是職場新貴,卻因一頓飯而丟掉了烏紗帽,他就是蘇舜欽。
蘇舜欽在當時的文壇和官場都有著不小的名氣。他年少時便以詩文著稱,其文風豪邁,充滿了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批判精神。他有詩云:“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可見他胸懷壯志,渴望在仕途上大展拳腳。在官場中,他也憑借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一路開掛,成為眾人眼中的新貴。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人物,卻在一次看似平常的飯局中栽了跟頭。那是一場由蘇舜欽本人組織的飯局,他邀請了一些同僚好友。這飯局本也沒什么特別之處,大家聚在一起,飲酒作樂,吟詩作對,還請了兩位歌妓助興。可是,他們的經費來源卻出了大問題。除了蘇舜欽自掏腰包十貫錢,其他同僚湊份子“眾籌”,他們還用賣辦公室廢紙、舊信封等的錢來支付飯局的開銷,這在當時可是違反規定的。
北宋對官員“四風”問題抓得相當嚴,處理也毫不手軟:官員貪污5000文(約合現在人民幣500元)即構成犯罪。公務宴請需用“公使錢”,超標即違法;召妓陪酒更是“杖八十”的重罪。蘇舜欽雖自掏腰包,但賣廢紙、舊信封等屬“私賣公物”,踩了紅線。更要命的是,他宴請的是清一色的改革派“自己人”,飯局成了“小圈子聚會”,正中保守派下懷……
于是,蘇舜欽被人舉報、彈劾了,說他“監守自盜、腐敗墮落”!宋仁宗一怒之下,將蘇舜欽“雙開”(除名勒停),其他十余名赴宴者,包括“宋詩第一人”梅堯臣,統統受到懲罰,就連蘇舜欽的岳父杜衍都受牽連下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進奏院獄”(進奏院:相當于現在駐京辦兼國辦文件分發中心。蘇舜欽為該院“一把手”)。
蘇舜欽欲哭無淚:“賣廢紙、舊信封聚餐是慣例啊!別的單位也這么干!”但法律無情:“監守自盜三十匹絹可判死刑”,他雖免于牢獄,卻丟了烏紗,從此在蘇州蓋起滄浪亭,自詡“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41歲便郁郁而終!
蘇舜欽既是慶歷新政改革派與保守勢力博弈的犧牲品,亦折射出其公私界限模糊、政治敏銳性不足的性格缺陷,當代職場人尤其是年輕人當以“蘇”為鑒,加強自我修養,嚴于律己,敬畏并遵守規則,防微杜漸,以免因小失大。毀了自己的前程和人生。請記住:滄浪亭的竹子再清雅,不如心中有戒尺;慶歷四年的酒再香醇,不如君子之交的淡如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