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貴人
文/侯國平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千年一遇的才子,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年少成功,二十歲就名震京師。
大宋元豐二年,蘇東坡官居湖州知州,按照朝中慣例,上任三個月后,就要給皇上寫一封感謝信。
感謝信的內容就是放聲歌唱,表示忠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歸功于皇上,要好好干,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和皇上保持一致。信寫好后,蘇軾又添上了幾句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或能牧養小民。結果就是這句話攤上大事了。
蘇軾敢說敢講,從不掖著藏著,對王安石推行的新政,提出了不少批評的意見,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朝中官員李定、王珪和舒亶等人懷恨在心,圖謀已久,決定抓住機會,借題發揮,揪住《湖州謝上表》中以這句話向皇上告了一狀。
告狀的罪名就是,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這個罪名很大,就是處處和皇上唱反調,和三反分子的罪名差不多。
宋神宗很是生氣,下令逮捕蘇軾入獄。朝廷上下,都心以為蘇軾必死無疑。這就是北宋有名的烏臺詩案。他開創了以詩文羅織罪名的罪惡先例,也是把封建王朝野蠻殘暴,推向了更邪惡、更兇狠的地步。
蘇軾自知必死無疑,他無奈的說,自來疏于口舌筆墨,著惱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賜死。死固不敢辭,乞歸與家人訣別。處于崩潰邊緣的蘇軾,也想一死之了之,但又擔心連累家人,于是作罷。毫無希望,以等待著。
身處黑暗的牢房看不到未來。他給弟弟蘇轍寫下了訣別詩,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蘇軾的親朋故舊都在想方設法營救他,連他的政治對手王安石也說,盛世不可殺才子。但這一切對于宋神宗的沖天一怒都無濟于事。
這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那就是曹太后,宋神宗的祖母。她在后宮聽說蘇軾獲罪在押時。就對神宗說。當年仁宗皇帝在喜獲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為進士后,高興的對我說,上天給了我兩個當宰相的人才。如今聽說因詩而獲罪,大概是朝中有奸人要陷害他吧,你要慎重考慮。神宗聽后有所觸動,不敢輕易加罪蘇軾了。不久神宗大赦天下,放蘇軾出獄,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去了。
曹太后的一席話,無疑救了蘇軾一條命。也成就了蘇軾詩詞的輝煌篇章。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如果沒有曹太后出手搭救,就沒有蘇軾在黃州的大徹大悟,也就不會有《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等千古名篇的問世。
在中國歷史上,有形形色色的皇后、皇太后,她們有的是君主花瓶生理工具,無跡可循。有的則是專制者的幫兇,狐假虎威,比獨裁者還要兇殘。比如漢景帝殺晁錯,就是竇太后逼景帝干的。比如清末的慈禧太后,愚昧無知,盲目自大。以為義和團刀槍不入,能打敗洋鬼子,于是就向十三國宣戰,結果百姓血流成河。
沒有對比,就不知高下。北宋的曹太后,雖然是一位令人生敬的例子。她尊重知識,愛惜人才。反對以詩文治罪,允許知識分子發表不同意見。曹太后認為,大宋政權的穩固,不是因為文人的詩詞歌賦,即使詩文有錯,也是其過微也。這種不以詩文之罪的治國理政觀點,實在可圈可點。比白骨精江青相比,實在不知高明多少倍。曹太后保護的不是蘇軾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文學和風氣。
假如宋神宗殺了蘇軾,宋代文壇便失去了蘇軾在黃州寫下的那些壯懷激烈,名傳千古的詩文。中國文學史也會少了一段大放光彩的篇章。曹太后寬容文人的態度,讓黑暗殘酷的封建社會透出了一道讓人溫暖的光亮。
回望歷史,那些一言九鼎,蠻橫無理,愚味透頂的皇帝身邊如果都有一位寬容文人,善待不同聲音的皇后存在,那么中國的文化史就會少了多少傷害呀。
曹太后是蘇軾的貴人,也是中國文學的貴人。
(本文系水緣文學(ID:sywxwk)原創首發,作者:侯國平)
侯國平。河南正陽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曾在南風窗、中國經濟時報、等十幾家媒體開設專欄、主創故事新編。省作協會員。現居平頂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