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凌晨,部署海法市的美軍薩德反導系統在8秒內瘋狂發射8枚攔截彈,卻對來襲的伊朗“法塔赫-1”高超音速導彈束手無策。
三枚導彈穿透防御網,煉油廠與發電廠陷入火海,連薩德發射陣地自身也被炸成廢墟。這場耗資1.6億美元的攔截行動,成為美式反導體系崩塌的象征性一幕。
這只是伊朗連續五天導彈突擊的縮影。
從6月13日開始,德黑蘭以首日200枚、次日100枚、第三日70枚的強度向以色列傾瀉火力,第四、第五天仍保持50枚和30枚的打擊量。
面對持續高壓,以軍攔截率從前三天的90%斷崖式下滑到70%,美以聯合構建的“鐵壁”在實戰中顯出了原形。
薩德的缺陷,簡單但有效的飽和式打擊
曾被譽為“金鐘罩”的薩德系統,在伊朗導彈面前暴露出致命短板。
這套號稱能在大氣層內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先進裝備,其X波段雷達雖能探測2000公里外的目標,卻對速度超過10馬赫且能在末段30秒突然變軌的“法塔赫-1”高超音速導彈束手無策,雷達反應速度跟不上目標的機動能力。
更致命的缺陷藏在作戰流程中。薩德的八聯裝發射裝置一旦打光彈藥,需要整整30分鐘重新裝填。
伊朗軍方精準抓住這個窗口,采用“小群多波次”戰術:先發射少量導彈誘騙薩德開火,等到以色列彈藥耗盡正在裝填時,再發動真正打擊。這種“釣魚”戰術讓高價防御系統淪為活靶子。
最關鍵的還是成本問題。薩德攔截彈單價從2023年的1500萬美元飆升至2025年的2050萬美元,而美軍全年采購量僅12枚。相比之下,伊朗的高超音速導彈造價僅300萬美元左右。
8秒燒掉1.6億美元卻未能攔截價值900萬美元的目標,這種消耗戰徹底顛覆了攻防經濟學。
以色列的防空配置堪稱全球頂配:6-7個反導營,其中還不乏薩德這樣的世界范圍內頂尖的反導系統,還只守護著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如此高密度布防卻在伊朗持續五天的導彈雨中土崩瓦解。
但當數量到一定程度時,再高的質量也沒辦法了,伊朗五天約450枚導彈的持續打擊,讓以軍反導系統疲態盡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以色列多次宣稱“摧毀伊朗導彈部隊”,伊朗仍能通過西部地下導彈基地的固定發射井持續輸出火力,這些深入地下的堡壘成為持久戰的支柱。
甚至以色列的防空還不止于以色列自己的防空。
6月中旬,伊朗境內發現特殊金屬殘骸,經辨認是美軍“標準-3 Block 1B”攔截彈的推進器碎片,揭露了美軍參戰的鐵證。
美軍在阿拉伯海部署的航母戰斗群,其殺手锏“標準-3”攔截彈采用上升段攔截戰術。
伊朗液體燃料導彈具有需要3分鐘爬升至彈道頂點的缺點,在彈體未分離、速度較慢時實施摧毀。此時導彈雷達反射截面超10平方米,成為宙斯盾雷達的理想靶標。
這種攔截雖高效,卻依賴美軍艦艇抵近敵國海岸。面對擁有強大反介入能力的對手時,宙斯盾艦的生存能力將成致命短板,這也是美軍在亞太不敢輕易復刻此戰術的關鍵原因。
而美軍在亞太的防空部署,防御漏洞更為明顯。整個亞太地區僅有3個營的愛國者系統分散在數千公里范圍,東南某島的防空密度甚至不足以色列一半。
若伊朗450枚導彈就能壓垮以色列防線,突破亞太美軍的反導網所需火力可能更少。
突破防空體系的方法,中國的導彈優勢
伊朗的導彈戰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數據,但我國的國情和伊朗并不相同,裝備水平也完全不一樣,我國有多種手段破壞敵人的防空系統。
可以像伊朗那樣使用無人機+導彈的組合,這是最經濟的方式。先用廉價無人機群誘敵暴露陣地并消耗攔截彈,待防御系統疲憊時,再投入高超音速導彈致命一擊。中國的無人機技術和導彈技術還比伊朗強很多。
中國有足夠的資源,也可以進行飽和攻擊。伊朗已驗證:即便頂級反導系統在持續高壓下也會崩潰。中國規模化的導彈產能可支持更持久、更猛烈的火力壓制,這是工業實力對單件武器的降維打擊。
中國和伊朗的導彈技術還不是一個量級。中國高超音速導彈領先伊朗一代,乘波體設計與錢學森彈道讓導彈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軌跡無法預測。配合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單枚導彈可同時打擊多個目標,攔截難度呈幾何級增長。
中國還可以實行“發射即摧毀”戰術。依托天基紅外系統和電子偵察衛星,在敵方反導雷達開機瞬間定位坐標,隨后以高超音速武器實施定點打擊。
美軍的“愛國者”和“薩德”系統雷達開機后生存時間不足8分鐘,這個窗口時間對中國導彈綽綽有余。
而中國在反導領域的技術積累已形成多維度的感知體系:從探測距離400公里的陸基米波反隱身雷達,到全球首款反隱身預警機空警-500,再到“馬賽克戰術”構建的動態殺傷網,構成難以穿透的防御縱深。
伊以這幾天的沖突似乎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誰是進攻方誰占優。
本來防空的難度就高,民間有句話叫防空防空,十防九空。
進攻方的導彈成本還普遍比防空導彈要低,薩德攔截彈單價2000萬美元,高超音速導彈僅300萬美元,防御成本超攻擊成本6倍以上。
現在美軍年產能僅12枚薩德攔截彈,而導彈制造在多國擴散時,傳統反導體系的末日已經來臨。
當前美軍在亞太地區僅有3個愛國者導彈營分散部署,防御密度遠低于以色列。面對日益先進的高超音速武器,薩德系統需要30分鐘裝填時間的缺陷已被實戰驗證。
而中國成熟的導彈生產能力,使得持續高強度打擊成為可能。防御成本超攻擊成本六倍的失衡狀態,決定了傳統反導體系難以應對現代導彈戰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