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航母戰斗群首次合圍關島,排水量超33萬噸,場面可謂是“前所未有”,這也就意味著,繼第一島鏈之后,美國的第二島鏈也被突破了,那么,這究竟意味著什么?
美國的第二島鏈
第二島鏈是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構筑的島鏈戰略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其在這一地區的第二道戰略防線。相較于以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等貼近亞洲大陸所形成的第一島鏈,這條第二島鏈封鎖的范圍更大,該島鏈北以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為起點,向南經火山列島按馬里亞納海溝方向延伸,涵蓋馬里亞納群島、帕勞群島等島嶼,縱深長達4000公里,后方還可依托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構成的基地群,尤其是澳大利亞更是被視為這條第二島鏈的“南錨”。而島鏈中的核心實則是關島。關島位于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總面積549平方公里,比我國舟山島略大,該島向東距離美國本土約9800公里,向西距離中國大陸約3010公里,北側距日本2000公里左右,向南3000公里是澳大利亞,該島恰好位于太平洋上連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處,扼守西太平洋海空交通要沖,戰略價值巨大。
相較于第一島鏈中依托的日本、菲律賓等島嶼領土,第二島鏈中的核心關島,是美國完全控制之下的海外屬地,因此,這里長期被美國視為在亞太地區的“力量投射中心”,以此為聯絡站可聯系日本、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為美軍在東北亞、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區活動提供重要保障。
光是美軍基地就占到了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島嶼西海岸中部的阿普拉海軍基地,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之一,也是西太平洋最大核潛艇母港,美軍在此部署有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與北側的卡布臘斯島和南側的奧羅特半島,可形成天然屏障,同時基地內還有前進指揮所、后勤補給中心、艦艇維修站等設施,共同構成了美軍在西太平洋完善的軍事支撐體系。
位于關島北緣帕提角和阿墻角之間還有一座安德森空軍基地,該基地占地面積約82平方公里,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唯一可部署戰略轟炸機的基地,基地內部署有F-22、B-2、B-35等多種類型轟炸機和戰斗機,能夠短時間內奔赴亞太地區任何一處角落。
安德森空軍基地和阿普拉海軍基地協同作戰,形成海空互補優勢,成為美軍實時監控西太平洋動態的關鍵。
自從第一島鏈形同虛設后,美軍便加強了對第二島鏈的部署,并試圖通過多種反導系統強化其攻防能力。
但如今不僅我國的東風系列導彈可成功抵達關島,雙航母戰斗群的合圍預示著第二島鏈也在失去效用。
中國雙航母戰斗群合圍關島意味著什么?
據日本防衛省確認,中國遼寧艦和山東艦雙航母首次亮相西太平洋,遼寧艦編隊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后,繞行向南至關島南部,后折返形成對關島的半包圍巡航,并與從南海出發,經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的山東艦,在硫磺島東南400公里處完成了歷史性會師,兩航母一東一西形成了對攻鉗形態勢。一時間國際社會的目光聚焦于此,有人認為,這或許預示著中國海軍將不再局限于在近海防御,而是更深入太平洋,對第二島鏈形成戰略威懾。
戰斗群規模可謂空前,除了兩艘航母外,還包括4艘055大驅、4艘052D型驅逐艦、6艘054A型護衛艦,以及3艘綜合補給艦,總排水量超33萬噸。兩艘航母可搭載60架殲-15艦載戰斗機,導彈垂直發射單元總數近一千發導彈,火力密度可覆蓋整個關島。
此次行動也充分證明了我國具備在西太平洋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能力,雙航母與陸基火箭軍以及空軍可構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打擊體系。同時也暴露了以關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防御體系的脆弱性。
然而這還只是出動了兩艘航母,一旦福建艦服役,將構建更加廣闊的立體防御網,接下來西太平洋的權利格局,也將迎來更深刻的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