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鳥撞行動網絡
防鳥撞快訊
NEWS
玻璃幕墻變身生態屏障:
金山軟件園防鳥撞行動
文章速覽
CONTENTS
PART .01 >>>>>>>>
連廊驚現神秘圓點陣
PART .02 >>>>>>>>
海濱園區暗藏生態危機
PART .03 >>>>>>>>
觀鳥者解碼死亡謎題
PART .04 >>>>>>>>
從個人熱忱到企業責任
PART .05 >>>>>>>>
波點連廊背后的生態自覺
PART .01
連廊驚現神秘圓點陣
在珠海金山軟件園穿梭的員工們最近發現,海邊低層辦公樓之間的空中連廊煥然一新——原本通透的玻璃護欄上布滿了間距規則的白色波點貼片。這個引發園區熱議的改造,源自一個生態保護專業術語:防鳥撞。
PART .02
海濱園區暗藏生態危機
作為填海造陸形成的唐家灣地標,金山園區占據著特殊生態區位:面朝伶仃洋的低層辦公樓建筑群,恰似連接海岸濕地與后方石坑山林的綠色廊道。然而今年起,這片本應生機勃勃、風景優美的辦公樓連廊區域卻頻繁出現觸目驚心的場景:普通翠鳥寶石藍的羽毛沾染血跡,暗綠繡眼鳥僵直在玻璃護欄旁、剛學飛的白鹡鸰幼鳥躺在連廊地板上一動不動……平均每月1-2起的鳥類傷亡事件,讓員工們既痛心又困惑。
PART .03
觀鳥者解碼死亡謎題
西山居美術設計師阿螢的登場,讓事件迎來轉機。阿螢成為觀鳥者已經兩年多了,她常參加珠海市觀鳥協會的各種活動,并大量學習包括“防鳥撞行動網絡”在內的鳥類保護相關公眾號的文章。她判斷這些是典型的鳥撞事故,但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今年以來鳥撞集中出現呢?她找到珠海市觀鳥協會的專家共同勘察分析,推斷出三種比較可能的原因。
地理陷阱
建筑群的特殊布局形成"人造峽谷"——低層辦公樓被周圍高樓環抱,構成海風穿越的天然風口。鳥類本能地將連廊誤判為可穿行的山谷出口,結果在全力沖刺中撞向透明屏障。
環境變遷
唐家半島從填海新區演變為半自然生態區耗時數年,隨著植被恢復和昆蟲種群增加,今年恰好成為鳥類大規模進駐的拐點。同時,周邊地塊施工迫使鳥類將高綠化且安靜的金山園區作為新通道。
觀察者的出現
還有一種可能,往昔園區并非沒有鳥撞發生,但無人注意。直到近年來開始有像阿螢這樣的觀鳥愛好者在公司里出現,同事們發現鳥類尸體時,會主動聯系她進行報告,使得鳥撞被注意到。
PART .04
從個人熱忱到企業責任
"劉姐您看,連廊位置多次發現死鳥,我希望可以在這里增加防鳥撞貼紙!"阿螢帶著詳實的鳥類傷亡檔案和防撞方案找到公司行政領導。在她開口前,腦海中已經預演過了好幾種可能。領導不同意怎么辦?領導同意了但物業無法處理怎么辦?應該怎樣介紹防鳥撞的必要性、減少鳥撞對員工健康的好處……只要領導同意,她可以自費購買材料和出人工。但出乎意料的是,公司領導不等她“開始表演”,當場表示采納她的防鳥撞建議,更指派了助理為其提供支持!
在方案論證階段,這位游戲美術師原計劃將公司游戲項目的角色剪影制成防撞窗花,讓企業文化與生態保護交融。但行政助理提醒,根據公司以往張貼戶外海報的經驗,海濱強烈的紫外線會使彩色貼紙半年內嚴重褪色。轉而考慮猛禽威懾圖案時,又發現復雜圖形需要精密計算張貼密度,且暴曬后易卷邊脫落。
經過多輪探討,大家最終選定間距10cm的圓形防撞貼,也就是波點貼紙。這既符合國際上的主流防鳥撞方案,又可以保持長期不老化。與公司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很快完成了貼紙制作,并利用周末完成了粘貼,而且這一切的費用成本全部由公司承擔!
PART .05
波點連廊背后的生態自覺
如今,總面積100㎡的兩處連廊已完成改造,每當陽光穿透連廊的白色波點,都會在地面投射出細碎的光斑,員工們紛紛表示連廊在布置了波點防鳥撞貼紙后還更好看了,還讓大家對鳥撞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園區物業方面今后也會密切觀察園區內的鳥撞情況,對其他集中出現鳥撞的區域進行相應處理。
從《劍網三》游戲聯動珍稀動物保護宣傳,到組織員工參與唐家灣海草床保護和淇澳島灘涂垃圾清理,再到如今波點連廊守護鳥類生命線,金山軟件近年來參與的這些生態保護活動有個特點,大部分由員工提出或發起,公司則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這正是科技企業自覺承擔生態責任的一個表現。
圖片|雨林
素材|秀米素材
文案|雨林
排版|壹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