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保積來)渤海灣畔黃河奔涌,青海省海北州祁連山下牧歌悠揚,齊魯大地的深厚情誼與祁連山下的赤忱守望跨越山河、交融不息。2022年7月,濱州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肩負對口支援重大使命,奔赴平均海拔3169米的青藏高原。三年來,他們以昂揚斗志和實干擔當鐫刻下“山海情深、濱祁共進”的壯美篇章。
淬火鑄魂:黨建引領鍛造援青鐵軍
援青之路,始于信仰,成于擔當。三年來,援青干部隊伍以黨建為“紅色引擎”,構建“品牌引領+制度護航+作風錘煉”工作格局。創新打造“緣青有我·祁向未來”黨建品牌,依托“1+6”支部學習體系,組織干部走進紅西路軍和解放軍二軍紀念園、門源旱臺民兵連重溫入黨誓詞,累計開展“追尋紅西路軍”等主題黨建活動50余場。祁連縣教育局援青干部李玉國深有感觸:“每次活動都是精神洗禮,讓我們更懂‘援青為什么、在青干什么、離青留什么’。”同時,制定廉政“一月談”、八小時外自律承諾等11項制度,形成“日常監督+專項檢查”機制,開展警示教育20余場、廉政談話200余人次,實現隊伍“零違紀”。扎實開展主題教育、黨紀學習,嚴格遵守“十嚴禁”等規定,在“以案促改”中自查整改問題67項,開展專題學習討論30余次,鍛造了一支“講政治、講廉潔、作風硬、能力強”的援青鐵軍。
筑基強業:項目驅動擘畫發展宏圖
援建之要,首在興業。三年來,1.2億元援建資金精準投入20個重點項目,為祁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其中,投資1500萬元的“文化燈塔”祁連縣圖書館,打造全民閱讀新矩陣;八寶鎮鄉村振興示范點創新“民宿聯盟”模式,60余家民宿提檔升級實現“一院一景”,2024年旺季入住率達90%以上,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建立月度督導通報、“一把手”約談等機制,確保項目高質量落地,科學統籌推進。2023年5月國家“十四五”援建中期考核,祁連項目作為海北州唯一代表通過國家考核,助力山東援建獲評“優秀”;中期調整期,爭取“祁連縣為民服務中心”等5個急需項目納入規劃,拉洞臺村示范點、扎麻什鄉養殖基地等“新地標”加速崛起,源網荷儲清潔供暖、全域感知生態網等前瞻性項目超前謀劃。“要讓每個項目都成為祁連發展的種子。”縣發改局援青干部伊善強在筆記中寫道。
潤心培元:智力幫扶激活內生動力
教育醫療,關乎民生之本;人才培育,方能固本培元。援青團隊以“輸血”促“造血”,在高原播撒希望的火種。教育方面,建成濱祁“教研聯盟”,實現全縣學校“幼、小、初、高”一對一幫扶全覆蓋,68名教師完成師徒結對。援青教師累計授課12852課時,示范教學79次,主持州級課題36項,家訪送教近320人次。濱州一中“內高班”連續7年本科上線率100%,多名學子考入清華、復旦、北航等名校。醫療方面,實施“三個一”工程,40余名本地醫護成長為骨干,開展義診50余次惠及5000余人,成功實施“骨水泥技術治療骨髓炎”等30余臺祁連“首例”手術。2024年通過“進校園?送健康”活動將11名先心病患兒送京康復,為患兒家庭帶去希望。農牧業幫扶方面,3名“小組團”支農人才年均調研140余次,足跡遍及7鄉45村,參與農牧項目39項;促成山東科研院所與祁連企業合作,2名博士任“企業首席顧問”,培訓技術骨干30名;對接簽約綠色農畜產品約1億元,牛羊肉交易302噸。
賡續華章:多元交流共鑄高原豐碑
人心相通,山海可平。在援青干部人才隊伍的推動下,濱祁兩地緊抓交流紐帶,共促民族團結。
三年來,濱祁兩地以機制為橋,推動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實。兩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互訪7次,部門交流百余次,簽訂協議20余個,協調落地計劃外資金物資2000余萬元。祁連縣委、縣政府致信濱州:“濱州以高度政治擔當和深厚家國情懷傾力幫扶,為祁連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三年來,濱祁兩地以文化為媒,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小虎濱濱歷險記》兒童劇來祁演出、“海北州建州70周年專場交流演出”、“濱州‘四館’祁連行”等5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和“花開石榴紅 圓夢一家親”“濱祁青年齊相聚 共話發展促交流”“二十萬人游海北”等10余次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有序開展;“山東美食進海北”活動有力匯聚兩地產業優勢,“天境祁連”文旅品牌在全國范圍內持續叫響。援青文旅干部曲曉偉感慨:“串串烤肉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三年來,濱祁兩地以志愿為舟,書寫大愛情懷。全體援青干部人才成立“濱州市援青志愿服務隊”,累計開展六一“送關懷·暖童心”、中秋國慶內高班“千里送暖羊”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余次;組織開展“情暖祁連愛心羽絨服”等各類捐資助學活動12次,累計捐助200余萬元。2022年祁連抗疫期間,全體援青干部人才堅守祁連陣地,無一人離青,累計爭取抗疫物資資金300余萬元;援青教師隊伍常態化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志愿服務活動”,服務學生及家長800余人次。
三載援青,光陰如歌。濱州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以實干為舟、初心為舵,在祁連留下奮斗足跡。從圖書館、民宿集群到“內高班”托舉的學子夢想;從“三個一”工程守護的5.3萬群眾健康到“山東美食進海北”的民族團結盛宴——數字無言,卻鐫刻著濱州力量與祁連期盼的交響。離別之際,這份山海情誼已如黑河水融入祁連大地。未來,濱祁協作的浪潮必將承載著兩地人民期盼,在新時代長河中奔涌向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