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近日公布了一個重磅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投資資產凈值突破3.7萬億元,近三年累計收益率達到7.46%,這也是企業年金基金首次披露“近三年累計收益率”。
注意,這里的收益率不是年化,而是累計,采用時間加權法計算,時間區間為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7.46%的三年累計收益率,算不上高,但對于一個萬億級基金來說,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尤其是在這幾年利率快速下滑的大背景下。
要知道,企業年金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像股票投資者那樣追求高風險高回報。企業年金是職工的“養老錢”,它的核心目標是穩健增值,為職工的退休生活提供補充保障。
產品來看,單一計劃中,1422個固定收益類組合期末資產金額3312.44億元,近三年累計收益率10.8%;4113個含權益類組合期末資產金額2.99萬億元,近三年累計收益率7.13%。
集合計劃中,116個固定收益類組合期末資產金額1972.92億元,近三年累計收益率10.11%;221個含權益類組合期末資產金額1815.51億元,近三年累計收益率6.04%。
很多人對社保熟悉,但對企業年金并不太了解。
企業年金是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屬于養老保險的“第二支柱”。它是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管理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和員工一起出錢,給員工的退休生活多加一份保障。
這種模式海外比較流行,尤其美國,企業年金是養老收入來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但目前在中國,企業年金雖然規模巨大,但參與的主體主要是效益較好、規模較大的企業,比如國企、央企和一些大型民營企業。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數據,企業年金基金建立企業數為16.82萬家,參加職工人數為3290.81萬人。
這些企業通常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能夠承擔企業年金的繳費義務,并且也更注重員工的福利待遇。
對于員工來說,企業年金是一種額外的福利,能夠提高他們退休后的生活質量,所以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
相比而言。中小微企業參與企業年金的比例相對較低。一方面是因為成本問題,建立和管理企業年金需要一定的費用和人力投入,中小微企業可能難以承受;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相對較高,資金流動性要求更強,所以在建立企業年金方面會更加謹慎。
另外,若看更大盤子的數據,以4.6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總數為“分母”,企業年金的覆蓋率約為7%。
若以15至64歲勞動年齡人口為“分母”,覆蓋率僅3.3%。這意味著絕大部分職工并沒有享受到企業年金帶來的福利。
目前,政策層面也在積極推動企業年金的普及。比如優化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建立年金計劃的門檻,以吸引更多企業參與等。
當然,參與度不僅僅取決于國家和企業,對于普通員工,當下更多人寧愿馬上拿到錢在手里,而不是和公司一起繳存,去等待一個更加遙遠的現金流。若無國企央企等高福利企業的強制參與,企業年金也很難發展到當下的規模。
想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其他各類社會經濟組織更積極的參與,也需要更大力度的支持以及整個養老理念的變化。總之,企業年金這件事依然任重而道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