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以色列和伊朗的沖突愈演愈烈。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白宮傳出一個危險信號:特朗普已批準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計劃。因為伊朗的福爾多核設施深藏在山體90米下,只有美軍GBU-57巨型鉆地彈才能將其摧毀。
與此同時,西班牙國防大臣證實,美軍轟炸機已部署至該國南部的莫隆和羅塔基地。而美軍尼米茲號航母也從太平洋加速趕往中東地區。五角大樓的聲明更露骨:“
一旦總統下令,軍隊已準備好執行
種種跡象表明,美軍正磨刀霍霍,準備對伊朗動手。
然而,就在這個微妙時刻,英國《每日電訊報》突然拋出“重磅爆料”:以色列襲擊伊朗次日,3架中國波音747貨機從中國飛往盧森堡途中,在接近伊朗空域時“雷達信號消失”。
毫無疑問,這篇報道是在暗示中國“秘密軍援伊朗”。西方媒體如獲至寶,煞有介事分析“航線異常”“關閉應答器”,甚至臆測運輸“導彈零件”“北斗維護車”等軍事物資。還大言不慚地說,中國這么做是為了 “防止伊朗政權垮臺影響中國經濟”。
西方媒體突然炒作“中國秘密軍援伊朗”,甚至宣稱中國貨機在伊朗附近“消失”。這場輿論戰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實際上,英媒指的航班由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Cargolux)運營,該公司也發表了聲明:“旗下飛機從未進入伊朗領空”,社交媒體數據系技術錯誤,愿提供實時飛行數據自證。
從技術上分析,貨機航線途經中亞復雜山地,雷達信號短暫丟失屬正常現象;若真運輸敏感軍品,絕不會使用顯眼的民用貨機(波音747),更不會明目張膽地打開航空應答器,讓自己的軌跡泄露。
實際上,盡管中國企業持有Cargolux部分股份,但公司運營完全獨立,且航班目的地為盧森堡,與伊朗無關。這場炒作暴露了西方媒體的雙重標準:美軍向中東調兵是“防御性部署”,而虛構的“中國貨機”卻被塑造成“破壞地區穩定”。
在如此微妙的時刻,導演了這場鬧劇,目的無非是為美國下場參戰找一個借口。在他們看來,中國若援助伊朗,美國自然也能幫助以色列。同時,此前中國分別與伊朗和以色列通話,試圖從中斡旋。西方暗指中國向伊朗提供武器,是要削弱中國調停公信力。
實際上,中國在以伊沖突問題上態度一直非常明確,反對以色列的侵略行為,呼吁雙方避免局勢升級,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中國還明確要求:“對以色列有特殊影響的國家應承擔起責任,推動局勢降溫。”
這句話的潛臺詞,國際社會心知肚明。中方把丑話說前頭,這事美國要負起責任。畢竟,美國在中東地區那可是“攪局”老手了,這么多年來,中東地區的混亂,很大程度上都和美國脫不了干系。真正在背后推動中東局勢惡化的,恰恰是美國。
西方總愛臆測中國“深度介入中東”,但現實截然相反:
首先,中國一直都堅持和平外交政策,無意深度介入以伊沖突,沒有能力用軍事手段阻止雙方沖突。中國在中東缺乏軍事投射能力,而且當前以伊雙方拒絕對話,給留外交斡旋空間極小。
過去,中國與許多中東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主要是因為雙方開展經濟合作而非軍事同盟。中國幫助他們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向他們購買能源,自然就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其次,從經濟利益方面來看,很多人擔心伊朗局勢不穩定會影響中國的石油進口。其實大可不必,伊朗雖然是石油大國,但由于遭受西方國家制裁,中國幾乎沒有直接從伊朗進口。
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國是俄羅斯,此外還有沙特等多個安全進口渠道。就算伊朗的石油供應因為某些原因中斷了,不會造成中國石油嚴重短缺。
總之,西方媒體這次借著“中國貨機事件”大做文章,就是想把沖突升級的責任推給中國。但中國一直都堅守中立立場,把丑話說在前頭,明確指出美國才是激化矛盾的罪魁禍首,美國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如果美軍真的下場參與沖突,中東地區必然會更加混亂,若導致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全世界都會受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