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北京市海淀區培星小學二5班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課堂活動。李易航媽媽走進教室,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意義重大的急救知識普及課,助力學生掌握應對突發狀況、守護生命健康的關鍵技能。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年約有54.4萬人猝死,而心臟驟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臟驟停4分鐘后,腦組織將遭受不可逆的損傷,但倘若在這“黃金4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成功搶救的幾率可達90%左右。
課堂上,易航媽媽首先帶領同學們通過觀看心臟驟停的宣傳視頻,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心臟驟停?心臟驟停后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什么變化?我們為什么要第一時間實施心肺復蘇?通過講解,同學們了解到原來面對猝死,我們并非只能悲觀絕望和袖手旁觀,而是可以通過第一時間實施心肺復蘇進行施救的。
課堂上,易航媽媽借助一位媽媽畫給孩子的漫畫,讓同學們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倒地,“我”的孩子,你會怎么辦?通過漫畫的形式讓同學們更加細致地了解到面對猝死,我們應該如何一步一步完成施救。
接著,易航媽媽向同學們詳細分析了實施心肺復蘇的操作。提示大家心肺復蘇應牢記“CAB”,第一步先呼救;第二步進行胸外按壓(C:compression);第三步開通氣道(A:airway);第四步進行有效通氣(B:breathing)。之后通過觀看心肺復蘇宣傳視頻帶領同學們回顧了心肺復蘇全過程。
最后,易航媽媽帶著模擬人“安妮”走進課堂,向同學們現場演示心肺復蘇術并讓同學們輪流進行了練習。
此次家長進課堂活動,通過易航媽媽的講解,讓同學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別人因突發原因瀕臨死亡的“第一目擊者”!生命是可以逆轉的,我們都要爭做生命之舟的船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