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抗癌癥的艱難征程中,中西醫結合一直被視為較為理想的治療策略。然而,當西醫宣告 “無法手術,不能放化療” 時,那些被命運逼入絕境的患者,只能將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中醫。于是,一個縈繞在眾多患者心頭的疑問產生——“純中藥能夠治療癌癥嗎?”
2025年6月13日,由鄭州市衛健委主辦、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承辦的 “袁氏三聯平衡學術交流會”上,袁希福老中醫分享的真實抗癌案例,或許能讓我們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案例1:白淑采,巨塊型肝癌,2000年至今已康復25年
25年里,白淑采老人的肝部腫塊從未消失過,但是晚期的她這些年愣是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做家務,下地勞動,澆菜園,摘蘋果?;蛟S從醫學角度來看,腫瘤還在,病不算好;但是從人文角度看,能把癌癥變成像高血壓、糖尿病這種慢性病一樣,不影響病人生活,還能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這應該也算是一種成功。
2000年10月,60歲的白淑采,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被確診為 “巨塊型肝癌,腫瘤大小約 16.9cmx7.8cm,肝內散播,腹腔積液”。病情嚴峻,醫生向家屬宣告:“腫塊過大,手術和放化療都行不通?!?/strong> 但家人怎么舍得放棄?既然西醫的常規手段無法實施,他們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中醫身上。家人四處打聽專治腫瘤的老中醫,經人介紹后找到了袁希福老中醫。服中藥后,白阿姨的腹脹和肝區疼痛明顯減輕了,這讓一家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繼續服藥,前往醫院復查:腫塊明顯縮小了。
此后,在袁老中醫持續的回訪與關懷下,生命之花頑強綻放:2004年,白阿姨已能如常人般下地勞作;2013年袁希福到其家中探望,老人的腫瘤持續縮小至約6.5x7cm且邊緣鈣化。2017年探訪時,老人面色紅潤,步伐矯健地帶領袁老參觀自己生機勃勃的菜園。2020年11月29日,復查肝上還有4.7x5.3cm腫塊,但老人生活正常。如今,85歲高齡的白阿姨體內雖仍有腫瘤,但她依舊以樂觀積極的態度享受著生活的每一刻。
2013.12.16 第一次探望肝白淑采老人
2017.8.26,袁院長第二次探望白淑采
2020.11.18,老人80大壽,袁院長受邀第三次前往鞏義探望
2020.11.29 復查肝上還有4.7x5.3cm腫塊,但老人生活正常
案例2:呂權武,鼻咽癌腦轉移,2014年至今已康復11年
2014年8月,50歲的呂權武因受涼后持續頭痛,四處尋醫,在河北當地醫院查出“鼻咽癌腦轉移”,被告知“難以治療”。遂前往北京繼續求醫,他奔走于北京解放軍總醫院 301 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5家知名醫院。
結果301醫院給出的意見是:“先鼻咽部手術,腦部再放療”,北京天壇醫院讓:“先腦部放療,再鼻咽部手術”。盡管意見不一,但是醫生都告知:“生存期僅有3到6個月?!?/strong>在權衡利弊,臨近第二天都要手術了,呂權武選擇了放棄,同時他也對化療心存疑慮:“醫生說化療的效果也難以保證,我有個朋友,肺癌早期,兩次化療都沒做完就走了,他比我還年輕。與其受這份罪,還不如痛痛快快地走?!?/p> 就這樣,呂權武放棄了所有治療,開始一邊依靠嗎啡和杜冷丁緩解疼痛,一邊讓家人帶著他旅游,準備走到哪兒算哪兒。2024年11月10日,行至河南,朋友拉著他找到了袁希福老中醫。服用中藥后,呂權武和女兒驚喜地發現,他一上午都沒有感覺到疼痛,甚至忘記了吃止疼藥。這久違的輕松感,瞬間點燃了他和家人的希望。他們立即返家,全心投入中藥治療。堅持服用中藥13個月后,呂權武的身體逐漸恢復,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如今,11 年過去了,呂權武依然健康地生活著,曾經被癌癥陰霾籠罩的日子,早已成為了他人生中一段頑強抗爭的寶貴回憶。
2018年12月14日,呂權武復診
2024.7.11 袁希福到北京地區走訪,與呂權武等多位患者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