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被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因其堅固、美觀自然、舒適度高等眾多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但如果長期咬合過載或有口腔不良習慣,容易引發種植體松動、牙冠崩瓷等問題。
今天,來自浦東新區眼病牙病防治所口腔綜合二科的馬莉主任、張先玉指導大家:這樣能讓種植牙用得更久。
處理食物嵌塞
清潔護理: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預防種植牙食物嵌塞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降低口腔中的細菌數量,減少牙齦萎縮的刺激因素。同時,使用牙線、牙縫刷或沖牙器可以有效清除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減少對牙齦和種植體的損傷。
調整飲食:盡量避免用種植牙咀嚼過硬、纖維含量過多或黏性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卡在牙縫中,不易清理,增加塞牙的頻率,同時會增加種植體的壓力,加速種植體周圍骨的吸收。
專業治療:如因種植牙冠與鄰牙間隙過大造成塞牙,應及時復診調整,必要時更換新的種植牙冠。如果是牙周疾病導致牙齦退縮,可通過牙周治療來恢復牙齦的健康狀態,減少塞牙。如果食物嵌塞是由種植牙與對頜牙形成階梯式咬合所致,可以通過正畸恢復正常咬合。
避免咬合力過載
種植牙雖堅固耐用,但由于缺乏牙周膜緩沖,咬合力過大可能導致種植體周圍骨吸收、螺絲松動甚至牙冠損壞。科學控制咬合力,需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過度負荷:種植牙初期(3~6個月)需要避免咀嚼硬殼堅果、冰塊等硬物,待骨結合穩定后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糾正咬合習慣:單側咀嚼、緊咬牙等習慣,會導致咬合力分布不均。建議進食時細嚼慢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改掉單側咀嚼等不良習慣。
定期咬合檢查并調磨:每6~12個月復診檢查,臨床上醫生常通過使用咬合紙測試接觸點,或通過數字化設備檢測種植牙是否咬合平衡,對牙冠進行微調,確保咬合平衡。夜磨牙患者必要時需佩戴咬合墊或進行正畸治療。
維護全身健康
研究表明,長期吸煙、患牙周炎,以及患糖尿病、腎病、血液疾病等全身系統疾病者,更容易感染種植修復體炎癥。
因此,準備或已選擇種植牙的人群,應盡快戒煙,以提高種植修復的成功率。口腔衛生控制差的牙周炎患者,應堅持每3~6個月復查。全身系統疾病患者建議定期復診、治療,從而延長種植體的壽命。
封面及配圖來源:攝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