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羊過程中,寄生蟲病是影響羊群健康和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這些隱藏在羊體內外的 “敵人”,會悄無聲息地掠奪羊的營養,降低羊的免疫力,甚至引發嚴重疾病導致死亡。因此,科學合理地對羊進行驅蟲,是養羊人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
一、驅蟲,養羊必不可少的環節
寄生蟲種類繁多,對羊的危害不容小覷。常見的體內寄生蟲如線蟲、絳蟲、吸蟲等,會寄生在羊的胃腸道、肝臟、肺部等器官,大量消耗羊攝入的營養物質,導致羊出現消瘦、貧血、生長發育遲緩等癥狀。體外寄生蟲如螨蟲、蜱蟲、虱子等,會叮咬羊的皮膚,引起瘙癢、脫毛、皮膚炎癥,嚴重影響羊的休息和采食。此外,寄生蟲還會傳播其他疾病,進一步加重羊群的健康負擔。據統計,因寄生蟲病導致的羊群生產性能下降,可使養殖戶每年損失 10% - 30% 的經濟效益。因此,定期驅蟲是保障羊群健康生長、提高養殖收益的必要措施。
給羊做驅蟲,我們可以用畜小牧的:全蟲無憂,畜小牧的全蟲無憂,對于牛羊線蟲蛔蟲、吸蟲絳蟲、球蟲鞭蟲、血矛線蟲,內外全驅,吃料喝水就驅蟲,孕幼畜皆可用,驅蟲徹底,效果非常好!防血蟲輔助治血蟲!
二、分階段驅蟲,精準打擊寄生蟲
羊的生長發育階段不同,寄生蟲感染的風險和特點也有所差異,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驅蟲方案。
在羔羊階段,由于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抵抗力較弱,極易受到寄生蟲侵害。一般在羔羊出生后 20 - 30 天進行第一次驅蟲,可選用安全有效的驅蟲藥物,如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粉,按照規定劑量拌料飼喂,主要驅除胃腸道線蟲等常見體內寄生蟲。
成年羊的驅蟲工作則需要根據季節變化和養殖環境來安排。春秋兩季是寄生蟲活躍的高峰期,應在這兩個季節各進行一次全面驅蟲。對于放牧的羊群,在放牧前和放牧結束后分別進行驅蟲,可采用皮下注射伊維菌素結合內服丙硫咪唑的方式,既能驅除體內寄生蟲,又能殺滅體外寄生蟲。在寄生蟲高發地區,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驅蟲次數。
懷孕母羊的驅蟲需要特別謹慎,為避免因驅蟲藥物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一般選擇在配種前 2 - 3 周和分娩后 2 - 3 周進行驅蟲,選用對胎兒安全的藥物,并嚴格控制劑量。
三、驅蟲有道,細節決定成敗
驅蟲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直接關系到驅蟲效果和羊群安全。首先,在選擇驅蟲藥物時,要確保藥物的質量和適用性,避免使用過期、變質或假冒偽劣產品。同時,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的劑量和使用方法操作,不可隨意增減藥量。藥量不足達不到驅蟲效果,藥量過大則可能引起羊的藥物中毒。
其次,驅蟲后的羊群管理也至關重要。驅蟲后,羊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寄生蟲和蟲卵,應及時清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如堆積發酵,防止寄生蟲再次感染羊群。此外,驅蟲后的羊可能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要給予充足的飲水和優質的飼料,幫助羊群盡快恢復。
最后,定期對羊群進行糞便檢查和體表檢查,監測寄生蟲感染情況,根據實際結果調整驅蟲方案,確保驅蟲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總之,羊的驅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充分認識到驅蟲的重要性,采用科學合理的分階段驅蟲方案,并注重驅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有效防控寄生蟲病,保障羊群的健康,為養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