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使阿拉伯國家了解到他們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
美國出面斡旋,埃及和以色列啟動中東和平進程,并最終達成《戴維營協定》,兩國關系正常化,埃及收回了西奈半島。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范圍。
那時候正是冷戰期間,因為有蘇聯制約,美國做事還想立牌坊刷流量。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國家道德一路黑化,三十多年以來為所欲為,根本沒有底線。
如今,正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才敢放開手腳與伊朗對轟。
等到伊朗被以色列耗盡導彈失去反擊之力,美國再出手,到時候伊朗的命運就像利比亞和伊拉克一樣,政權被推翻,國家被控制,資源被瓜分。
因此,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認為伊朗面臨亡國或者政權顛覆的危機并不夸張。
有些人看不得負面消息和預判,一聽局面被動就急赤白臉罵街。這種人的性情與印度阿三的贏學如出一轍,最適合跟著莫迪老仙混日子喝恒河水。
一、伊朗危若累卵!
在以色列狂轟濫炸和美國磨刀霍霍之下,伊朗局勢已經危若累卵,隨時可能崩塌。
毫不夸張的說,伊朗目前最大的風險就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生死安危。
哈梅內伊已經86歲,垂垂老矣,能否正常判斷世界局勢,做出最優決策,這對外界來說是個謎。
哈梅內伊,1939年7月15日生于伊朗東部圣城馬什哈德,父親是知名宗教學者,母親以精通《古蘭經》和圣訓著稱。他自幼接受宗教教育,15歲完成初級宗教課程,后赴伊拉克納杰夫和伊朗庫姆神學院深造,成為伊朗伊斯蘭革命領袖霍梅尼的學生,并參與反對巴列維王朝的革命活動。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哈梅內伊參與創建伊斯蘭共和黨,擔任總統(1981-1989年),1989年接替霍梅尼成為最高領袖,掌權至今。
二、四大家族!
當時的伊朗四支政治力量,包括霍梅尼、哈梅內伊,蘇萊曼尼,拉夫桑賈尼家族。
霍梅尼死后,哈梅內伊雖然繼承了權力,但位置不穩定,就聯合蘇萊曼尼,拉夫桑賈尼打擊霍梅尼家族。
按照傳統,霍梅尼作為什葉派的伊瑪目,宗教領袖的家人都是圣裔,霍梅尼死后,后代也應該掌控核心權力。但是,霍梅尼去世時,有四名子女在世,包括次子艾哈邁德,還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都是家庭主婦默默無聞。兒子艾哈邁德,作為霍梅尼的繼承人,在1989年霍梅尼死后,被解除一切職務,只能作為霍梅尼基金會負責人,為霍梅尼守墓人。1995年,艾哈邁德突然暴斃,享年49歲。
這件事一直被伊朗人懷疑是哈梅內伊所為,導致一些人離心離德。
如今,霍梅尼家族的后人,沒有受到任何優待,沒有任何官職,簡直是凄慘無比。
這些權力斗爭,以及與巴列維王朝后裔的較量,都為今天伊朗內部遭遇以色列滲透埋下了隱患。
三、權力欲!
今天的伊朗,哈梅內伊將宗教權威與世俗權力深度融合,逐步構建起家族化權力網絡,構成了獨特的教權-軍權-財權三位一體統治模式。
哈梅內伊家族通過兩大核心支柱鞏固權力:
一是宗教基金會網絡,通過掌控伊瑪目命令執行總部等基金會,壟斷石油出口、電信及金融業,其中Setad基金會資產估值超950億美元。
二是軍事代理人體系,哈梅內伊的長子莫杰塔巴掌控革命衛隊情報網絡,次子主管國防工業,革命衛隊旗下的企業貢獻了伊朗30%的 GDP,形成圣城旅-哈塔姆·安比亞集團軍事-經濟復合體。
伊朗最大的門閥,就是哈梅內伊家族。
哈梅內伊的長子穆赫辛,極度低調,民間都傳他是儲君。
哈梅內伊的次子,莫杰塔巴·哈梅內伊是老爹的大秘,把控伊朗情報機構。
庫姆的宗教基金會掌握在哈梅內伊家族手里。
軍閥越坐越大,搶了世俗門閥的蛋糕,甚至還插手世俗權力。
改革派總統哈塔米上臺,哈梅內伊動用憲監會否決其改革法案,清洗內閣。
強硬派內賈德上臺,哈梅內伊強迫內賈德效忠宣誓;
溫和派魯哈尼干得有聲有色,哈梅內伊怕他功高蓋主,2021年直接排除魯哈尼陣營,扶持極端強硬派萊希當總統。
2024年5月,伊朗總統萊希墜機,有傳聞稱是哈梅內伊的兒子所為。到底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伊朗強硬派的代表人物內賈德,身上有多種標簽,他是一個伊朗政壇的失敗者,一個被哈梅內伊拋棄的總統,一個鋃鐺入獄的總統;同時他還是一個受萬民擁戴的中東硬漢,讓美國感到恐慌的反美斗士。
強硬派總統內賈德離任后入獄復刑,強硬派總統萊希墜機死亡,兩任總統的命運早已預示著伊朗不走與美國以色列對抗到底的路線。
四、不斷清洗!
哈梅內伊最信任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不斷擴充權力,壓制伊朗武裝力量的空間。更令人憤慨的是,革命衛隊竟然通過憲法特權構建經濟王國,控制了60%石油出口及南帕爾斯氣田開發,戈爾博集團還占據57%建筑業份額,每年的軍火貿易收入超百億美元,涉足導彈研發其商業網絡。
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1989-1997在任)的家族,在鼎盛時期控制石油部、德黑蘭地鐵及基建項目,伊瑪目禮薩基金會管理超千億美元資產。2005年,伊朗總統內賈德領導的反腐運動中,拉夫桑賈尼家族成員遭清洗,石油帝國瓦解,殘余勢力轉向迪拜轉移資產。
1995年艾哈邁德·霍梅尼神秘死亡后,哈梅內伊發動系統性清洗,解散伊瑪目霍梅尼救濟委員會,沒收霍梅尼家族的資產。霍梅尼家族從此一蹶不振。
五、現代化很難!
從巴列維王朝的西化改革到霍梅尼的神權復辟,伊朗始終在傳統與現代間撕裂。
四大家族的權力較量本質是資源分配的暴力博弈,哈梅內伊家族代表宗教資本,拉夫桑賈尼家族象征世俗財閥,革命衛隊體現槍桿子的利益,霍梅尼的殘余勢力成為權力犧牲品。
伊朗無論選擇堅守教權或擁抱改革,都難逃系統性崩潰。
如果不能打破家族對權力和資源的壟斷、重建伊朗人的國家認同,伊朗不可能轉變為一個現代國家。
當然,我們不干涉伊朗的內政,伊朗人選擇什么樣的制度,是伊朗人的權利。
不過,作為旁觀者,我們有評論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