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娛樂圈,一部電影的成敗,早已不僅僅取決于其藝術質量,更要經受輿論風暴的殘酷洗禮。
吳京傾注了巨大心血、耗資5億的武俠巨制《鏢人》,還未待龍吟出鞘,便意外地卷入了一場由女主角那爾那茜引發的滔天巨浪之中,前路瞬間變得迷霧重重。
這場風暴的核心,是那爾那茜備受爭議的“高考定向委培”事件。隨著網友的口誅筆伐,抵制之聲如潮水般涌向各大社交平臺,《鏢人》片方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悄然將那爾那茜從主演名單中“抹去”。
這一看似“棄車保帥”的舉動,背后卻盡顯吳京作為主投方和主演的無奈與焦慮。這艘承載著中國武俠電影新希望的巨輪,究竟能否沖出輿論的漩渦?
一、山雨欲來:一部從立項起就爭議纏身的電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鏢人》的危機并非偶然,早在“那爾那茜事件”爆發前,這部電影就已經被層層爭議所包圍。
首先,是主角“刀馬”的選角之爭。
《鏢人》改編自許先哲的同名硬核武俠漫畫,原著中的主角刀馬,是一個飽經風霜、沉默寡言的西域刀客,身上兼具野性與神秘感。吳京作為影片的投資人、監制兼主演,其深入人心的“戰狼”式鐵血硬漢形象,在許多原著粉看來,與刀馬的江湖浪客氣質存在著微妙的偏差。
網絡上關于“誰最適合演刀馬”的投票中,演技派演員王千源曾以高票勝出,他身上那股亦正亦邪的張力,被認為更貼合粉絲心中的刀馬。然而,作為出品方,吳京選擇親自上陣,這既是出于商業成本的考量,也無疑為影片埋下了第一個爭議點。
其次,是國際巨星李連杰加盟引發的“國籍”風波。
當片方宣布功夫皇帝李連杰將重磅加盟時,本應是王炸級的利好消息,卻意外點燃了部分網友的民族情緒。
李連杰的新加坡國籍問題被再度翻出,一些激烈的聲音質問:“一部講述中國俠客故事、斥資5億的文化輸出大作,為何要請一位‘外國人’來核心參與?”盡管李連杰的武術造詣和影壇地位無可撼動,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國籍爭論,無疑為《鏢人》的“正統性”蒙上了一層陰影。
最后,是編劇俞白眉帶來的“口碑”憂慮。
當編劇一欄出現俞白眉的名字時,許多影迷的心頭一緊。他與鄧超合作的《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等作品,雖然在商業上有所斬獲,但在口碑上卻屢遭滑鐵盧,以至于俞白眉被冠上了“坑慘鄧超”的名號。
如今,他搖身一變成為吳京電影公司的核心編劇,操刀這部風格厚重的武俠史詩,觀眾不禁懷疑,他能否駕馭好《鏢人》復雜深邃的江湖世界?會不會讓吳京重蹈鄧超的覆轍?
這三點爭議,如同三朵烏云,早已盤旋在《鏢人》的上空,只待一場更大的暴風雨降臨。
二、風暴之眼:那爾那茜事件觸碰社會公平底線
如果說前三者只是飯后談資,那女主角那爾那茜的“高考委培”丑聞,則是一枚真正的重磅炸彈,直接引爆了公眾的憤怒,因為它觸碰到了中國社會最敏感、最不容侵犯的神經——教育公平。
事件的核心在于,那爾那茜被曝出2008年以“內蒙古定向委培生”的身份,以遠低于正常錄取線(據傳為179分)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然而,這位在北京長大的藝人,被質疑利用政策漏洞,搖身一變成了享受降分錄取的“高考移民”。
更令公眾無法接受的是,定向委培的初衷是為邊遠地區培養人才,受惠者畢業后需按協議返回服務。但那爾那茜畢業后并未履約,反而選擇出國留學,歸國后順利進入演藝圈發展。網友們憤怒的,不僅是她涉嫌“走捷徑”的行為,更是對契約精神的公然違背。
隨著深挖,其母親、哥哥相似的升學疑云,以及家族與上戲高層的親密關系等信息被陸續扒出,使得整個事件顯得更加撲朔迷離。官方媒體在相關報道中對她“先發后刪”的微妙操作,與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事的沉默,更是形成了鮮明對比,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猜疑和不滿。
高考,是億萬普通家庭孩子改變命運最重要、也幾乎是唯一的公平賽道。每一個分數,都凝聚著十二年的寒窗苦讀與全家人的殷切期望。
那爾那那茜事件,就像一把尖刀,刺痛了每一個憑實力奮斗的人。網友們的抵制,早已超越了對一個演員的個人好惡,而是演變成了一場捍衛社會公平底線的集體吶喊。他們或許無法左右政策的制定,但他們可以選擇用電影票,對自己認為的“不公”投下反對票。
三、吳京的抉擇:5億豪賭下的“斷臂求生”
面對排山倒海的抵制聲浪,《長安的荔枝》收視受挫已是前車之鑒,吳京和《鏢人》片方顯然無法再坐視不理。
近日,網友發現,在各大票務平臺上,《鏢人》的主演名單發生了變化,那爾那茜的名字消失了。她的角色“阿育婭”仍在,但演員一欄卻變成了空白。這個“靜悄悄”的除名動作,被外界解讀為片方在輿論壓力下的“斷臂求生”。
然而,除名二字,說來輕巧,做起來卻難如登天。
電影早已殺青,那爾那茜作為女主角,戲份貫穿始終。想要徹底將她從成片中抹去,只有兩條路:AI換臉或真人補拍。
前者技術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畫面廉價、表情僵硬,郭敬明的《爵跡2》便是前車之鑒,最終淪為笑柄。后者則意味著天價的追加投資和遙遙無期的制作周期,對于一部已耗資5億的項目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吳京,此刻正站在懸崖邊上。這部電影是他繼《戰狼》系列后,又一次扛起中國重工業電影大旗的野心之作。如果《鏢人》因這場風波而票房慘敗,不僅是5億投資打水漂,更是對他個人品牌和中國武俠電影復興之路的一次沉重打擊。
《鏢人》的命運,已然不再由吳京一人掌控。它能否撥開云霧見天日,不僅考驗著片方的智慧與魄力,更將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乃至整個社會輿論生態的一次標志性事件。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