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重病時,就有大臣意識到“國不能一日無主”,奏請高太后垂簾聽政,神宗也頒布詔令請求太后暫理朝政。兒子神宗駕崩,孫子哲宗繼位,高太皇太后才考慮聽政大事。當時,哲宗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內有主少國疑,外有遼國、西夏虎視眈眈。高太皇太后作為神宗的母親,哲宗的祖母,“受命于危難之間”,在朝臣支持下,臨朝稱制,力扶危局,為大宋撐起了主心骨。稱制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十分繁榮,使得宋哲宗時期成為北宋最后一個經濟繁榮、百姓安定、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
她任命司馬光、呂公著為宰相,令他們同心輔助政事,一時名士賢才云集于朝廷。她與民生息,下令遣散修繕皇城的役夫。裁減皇城守衛,停止后宮工技之役。廢除導洛司,罷免不守法的近侍。戒令朝廷及地方官員不得苛征暴斂,放寬民間養馬的限制。與前幾代皇后相比,高太皇太后非常節儉。生活上“儉惟化俗,衣有大練,奩無片玉”,甚至與當時的太妃都不能相比。文思院貢奉來的物品,不論大小,高太皇太后一生不取用一件。
元裕八年(1089年)九月,高太皇太后病逝,年六十二歲。司馬光等稱之為“女中堯舜”,并說“古今母后臨朝,如宣仁后專奉帝室,不為私計,實未有也”。后人評價:“宋之創業、中興,其君弗漢、唐若也,而母后之賢獨盛焉……止稱高英宗高太皇太后、仁宗曹皇后、神宗向皇后、哲宗孟皇后”。
宋神宗趙頊
欽慈皇后陳氏(1054-1089年):開封人,出生于平民家庭,贈太尉陳守貴之女。自幼選入掖庭為御侍。因姿容艷麗,天姿國色,聰穎莊重,深受神宗趙頊寵愛。元豐五年(1082年),生兒子趙佶(即宋徽宗),十一月封才人。元豐八年(1085年)四月,進美人。
神宗去世,守護著陵殿。因思念著神宗的舊恩,悲傷過度而身體瘦得皮包骨。侍女想讓陳美人喝粥吃藥,但陳美人把粥、藥撤去說:如能早去服侍先帝,我就滿足了!元祐四年(1089年)六月,病逝,年三十六歲。七月,追贈充儀。紹圣三年(1096年)四月,其子趙佶受封遂寧郡王,追贈貴儀。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徽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妃。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追尊為皇太后,上謚號為欽慈皇后,陪葬永裕陵。
題外話:宋神宗的三位皇后
一是向皇后(1046―1101年):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青州知府向經之女。端莊秀麗,賢良淑德,善書行草。治平三年(1066年),入穎王趙頊藩邸,封安國夫人。次年,神宗趙頊即位,立為皇后。生有兒子褒王趙伸和女兒周國長公主,均夭折。
元豐八年(1085年),哲宗趙煦繼位,尊為皇太后。元符二年(1099年),哲宗唯一的兒子夭折,本來身體就有恙的哲宗從此一病不起。次年,哲宗去世,無子繼承,向氏一度臨朝聽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議,擁立端王趙佶為帝,是宋徽宗。宋徽宗請向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向太后以皇帝已成年相辭。宋徽宗泣拜,向氏推脫不過,答應臨朝聽政。
朝政走上正軌后,就還政宋徽宗。宋徽宗的繼室顯肅皇后鄭氏、寵妾大王貴妃原先都是向太后的婢女。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后病逝,年五十六歲,謚號欽圣皇后。宋徽宗追念不已,數次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均為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向敏中以上三世,也追列王爵??上?,向氏離世二十多年后,她心目中聰明能干、機敏孝順的宋徽宗卻在“靖康之變”徹底斷送了大宋的江山。
二是朱皇后(1052-1102年):開封人。本姓崔,生父是平民崔杰。崔杰早逝,母親李氏改嫁朱士安,將她托付給親戚任廷和撫養。因此,朱氏有三位父親,最后改成了繼父的姓。以才色應選進宮為御侍,得到宋神宗趙頊的寵幸。生下女兒淑壽公主后,被封為才人。
此后,朱氏陸續生下了哲宗趙煦、楚榮憲王趙似、鄆國長公主、潞國長公主、邠國長公主、徐國長公主。朱氏也逐級由婕妤,累進昭容、賢妃、德妃。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朱氏的兒子趙煦繼位,為宋哲宗。當時,宣仁高太皇太后、欽圣向太后居尊,朱氏沒有被尊為皇太后,只尊為皇太妃。元祐三年(1088年),哲宗以《春秋》中的母以子貴為由,提高母親朱氏的待遇。朱氏雖然沒有太后之稱,待遇卻等同向太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