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3日,以色列國防軍“先發制人”,空襲伊朗多個目標,包括伊朗至少6個軍事基地,兩個位于首都德黑蘭的軍區,以及納坦茲核設施,相關核科學家和高級軍事官員也在此次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中喪生。伊以沖突再起,中東局勢突變,那么,伊朗明明已經與美國進行了核談判,并做出了一定妥協,為何以色列還是要下狠手?伊朗此次損失又有多大?
以色列為何對伊朗發動突然襲擊
此次以色列的主要軍事目標對準的是伊朗的核設施,尤其是納坦茲的鈾濃縮工廠。納坦茲是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的一座小城,距離首都德黑蘭大約300多公里,城市地處伊朗高原的沙漠地帶,地勢平坦地廣人稀,人口還不足4萬,但卻為核設施提供了天然的隱蔽場所。納坦茲核基地坐落于卡爾卡斯山脈腳下,核設施則建于地下,占地面積高達10萬平方米,由三座地下建筑和六個地上建筑組成,據西方媒體報道稱,納坦茲核設施至少深入地下15米,由厚達數米的鋼筋混凝土、巖石以及防化設施等組成保護外殼,可抵御常規空襲以及部分鉆地彈攻擊。
伊朗的兩座鈾濃縮工廠和IR-1、IR-2m、IR-4、IR-6等上萬臺離心機都部署在納坦茲,這里幾乎承擔著伊朗超70%的鈾濃縮任務。伊朗早在幾年前便宣布,已經將濃縮鈾濃度提升至60%,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其庫存足以制造四五枚核彈。
在此前長達兩個月的美伊核談判中,伊朗做出承諾,永久放棄核武器,以換取西方解除經濟制裁,但核心問題依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伊朗堅持不放棄鈾濃縮。鈾濃縮無論是在核能利用還是制造核武器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性,對于伊朗來說,只要能夠保留鈾濃縮能力,無論何時都能重開核武大門,因此伊朗可以放棄核武器,但絕不會放棄核技術。
而以色列始終對伊朗虎視眈眈,為了稱霸中東,更為盡可能將美國留在中東,可以不留余地的將伊朗作為戰略目標, 此前美國便有消息透露,如果美伊談判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以色列便會將伊朗核設施全部炸毀。
如今以色列真的動手了,目標不只是軍事基地和核設施,還有伊朗的核專家,據以軍戰報顯示,伊朗兩名頂尖核科學家,以及伊朗高級軍事領導人和其他指揮官都在此次事件中身亡,可以說以色列的目標非常明確,且早有預謀。
在以色列出動超200架戰機,投下330多枚彈藥空襲伊朗后,伊朗也在13日當天出動100多架無人機,對以色列發動了三波導彈襲擊,尤其是第二波反擊,一次性發射多達150余枚導彈,造成了大量人員受傷??梢哉f雙方此次軍事行動烈度正在顯著升級。
伊朗損失有多大
從以色列的行動來看,伊朗正在面臨更加嚴峻的局勢。有人分析認為,美伊核談判的真正目的并非阻止伊朗發展核,而是為以色列收集情報拖延時間,而以色列之所以能夠精準鎖定伊朗核專家、高級軍官,以及核基地,則說明伊朗內部高層已經被滲透,很多軍事機密已經不再是機密了。
早前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敘利亞、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或許還能作為伊以之間的戰略緩沖,阻擋以色列對伊朗的直接打擊,但如今相關組織都基本放棄了對抗以色列,少了敘利亞、伊拉克防空雷達對伊朗的預警時間,以色列戰斗機可以不考慮防空威脅,便能精準打擊伊朗目標。
據悉此次以色列出動了美制F-35I“阿迪爾”隱身戰斗機、F-15I“雷電”戰斗機和F-16I“風暴”戰斗機參與了對伊朗的空襲,而伊朗防空軍卻沒有一枚防空導彈進行攔截,由此也反映出伊朗和以色列在軍事上確實存在明顯的差距,只要以色列決心拿出先進隱身戰機,伊朗根本沒有攔截的能力。
雖然伊朗早先便考慮到核工業的保護措施,進行了分散式布局,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設置數十座鈾濃縮工廠擾亂敵方視線和判斷,并將核心產能設施搬到了地下,加固保護力度。但伊朗目前核技術仍十分有限,真正能夠派得上用場的不多,而恰恰又都在此次以色列對準的納坦茲境內,當前,伊朗安全形勢愈發嚴峻復雜,事實也證明,伊朗的妥協,并沒有換來想要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