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由白鹿、曾舜晞主演的仙俠劇《臨江仙》在萬眾矚目中開播。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凈云宗弟子李青月(白鹿 飾)意外卷入仙魔紛爭,與仙尊白九思(曾舜晞 飾)歷經三世糾葛,最終揭開身世之謎的故事。然而,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卻在播出后遭遇口碑崩塌,成為觀眾集體吐槽的“翻車現場”。
從數據上看,《臨江仙》熱度不低——首播當日站內熱度破9000,彈幕量單日破億,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豆瓣開分僅4.8的慘淡成績,以及社交平臺上鋪天蓋地的差評。熱度與口碑的極端割裂,恰恰暴露了當下仙俠劇市場的畸形生態——流量至上,內容擺爛。
一、服化道:敦煌美學成噱頭,影樓風廉價感撲面而來
《臨江仙》前期大力宣傳的 “敦煌美學”,在正片中淪為空洞口號。女主角李青月的造型堪稱 “災難級混搭”:標志性的丸子頭搭配短褲的造型,活脫脫現代街頭少女誤入仙俠世界,完全背離仙俠劇應有的飄逸仙氣;大婚場景中,金色頭飾不僅質感粗糙如塑料玩具,造型設計也與敦煌飛天的華美相去甚遠,廉價感溢出屏幕。曾舜晞飾演的白九思,白發造型非但未凸顯仙尊的超凡氣質,多層白衣的堆疊反而讓角色顯得臃腫笨拙,緊繃的頭套更將演員臉型缺陷暴露無遺,兩鬢的怪異裝飾仿佛隨意粘貼的廉價發飾,仙氣全無。
更令人咋舌的是凈云宗掌門們的服飾 —— 大紅大綠的 “西紅柿配色”,布料質感粗糙,設計風格如同小成本影樓流水線產物,與仙俠劇中仙門應有的清雅脫俗背道而馳。這種將 “艷麗色彩” 簡單等同于 “東方美學” 的低級審美,徹底摧毀了觀眾對仙俠世界的想象。
二、特效:五毛質感成笑柄,仙俠戰斗變兒童過家家
《臨江仙》的特效制作,堪稱 “反面教材” 級別的存在。劇中仙魔大戰場景,角色僅靠機械的 “飛來飛去 + 揮劍” 完成戰斗,沒有任何精心設計的武術招式與特效加持,動作僵硬如同游戲 NPC,戰斗氛圍全無,更像是孩童模仿武俠的幼稚戲碼。女主從人間飛往天庭的場景,背景中塑料質感的假山與人物動作嚴重脫節,合成痕跡明顯,畫面質量堪比十年前的網頁游戲。
煙霧特效的處理更是漏洞百出:角色下半身被煙霧完全籠罩,上半身卻清晰可見,特效層級斷裂感極強,毫無連貫性可言。對比同類型劇《長月燼明》中魔神降世時震撼的視覺呈現,《臨江仙》的特效不僅未能營造仙俠世界的奇幻感,反而因粗制濫造頻繁引發觀眾吐槽。
三、劇情:十年老梗大雜燴,邏輯硬傷與拖沓齊飛
《臨江仙》的劇情堪稱 “古早套路大集合”,毫無新意與邏輯可言。女主李青月作為門派邊緣人物,卻無端被魔教抓去當擋箭牌;重傷后強行爬懸崖采藥,甚至因與靈猴爭搶草藥墜崖 —— 這些情節的設計生硬牽強,完全是為推動劇情而強行制造沖突,缺乏基本的合理性與鋪墊。
男女主的感情線更是 “離譜速通”:因靈猴意外投石,女主為救男主撲倒誤親,隨后竟直接掏出 “全部家當” 下聘,男主也毫無緣由地欣然接受。這種沒有任何情感基礎的 “八倍速戀愛”,充滿封建荒誕感,令觀眾難以共情。前六集反復圍繞 “試探李青月身份” 展開,敘事節奏拖沓冗長,配角淪為推動主線的工具人,對話頻出,嚴重拉低觀眾智商。
弱智
四、角色與表演:人設崩塌 + 模式化演繹,CP 感全無
角色塑造的失敗,成為《臨江仙》的致命傷。女主李青月設定為 “通透有原則”,但劇中卻全程被動挨打,被打暈、遭暗殺、誤嫁他人,行為邏輯混亂,完全無法支撐人設。男主白九思從前期的 “高冷禁欲” 到后期突然 “戀愛腦” 爆發,性格轉變毫無心理鋪墊,割裂感嚴重。
演員的表演也未能拯救角色。白鹿延續過往 “傻白甜” 模式,頻繁使用咧嘴瞪眼等習慣性表情,未能賦予角色新意;曾舜晞飾演的仙尊表情木訥、眼神空洞,被觀眾調侃 “眼大無神”。兩人在劇中的互動毫無 CP 感,親密戲更是尷尬生硬,不僅無法傳遞角色情感,反而引發觀眾的 “生理不適”。
從前期宣傳的野心勃勃,到播出后的口碑崩盤,《臨江仙》的 “翻車” 暴露出當下仙俠劇創作的浮躁與敷衍。當服化道淪為噱頭、特效止步于粗糙、劇情沉迷于老梗、角色流于表面,所謂的 “奇幻浪漫” 不過是一場空洞的泡影。期待影視行業能夠摒棄急功近利的創作心態,以誠意打磨作品,別再讓觀眾為粗制濫造的流水線產物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