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最近一周,全世界都盯著美伊局勢屏息以待,據說有人真熬夜等著伊朗拋出大殺器,也有人等著川普總統做出那個關乎生死、決定和平還是戰爭的“大動作”。
然而,川普卻突然在白宮草坪上興奮地裝起了兩根100英尺的旗桿:“這是全美,甚至全球最棒的旗桿!”記者原以為他要宣布動武,結果他宣布的是鋼結構之美,接著就熱水泡泡腳,睡了。于是我們明白了,川總的心,你永遠不懂。
一場心理劇:總統的左右互搏
據美媒披露,在形勢升溫、以色列已“先下手為強”的時候,川普總統一邊在“地堡會議室”召開戰情會,一邊又在高爾夫球場與尤文圖斯球員合影。他一邊放狠話:“我們有能力把福爾多(伊朗的核設施)夷為平地”,一邊又悄悄向伊朗外長遞話:“要不我們再談談?”
他說,“我一直是個締造和平的人。” 但他忘了說,他也一直是個“說最狠話的和平主義者”。
川式決策模型:一拖、二秀、三甩鍋
川總的做事風格,用中國話說,就是“雷聲大,雨點小”。說起話來像元朝忽必烈,做起事來卻像宋高宗趙構。他在對伊朗的態度上,像極了他幾個月前的貿易戰操作:
? 第一步,放狠話:“將對伊朗實施毀滅性打擊,就像對中國加百分之兩百的關稅一樣!”
? 第二步,秀肌肉:“我們的B-2隱形轟炸機已經待命,你等著,就像iPhone 的預售廣告!”
? 第三步,慢慢拖:“再給兩周時間,看有沒有外交出路;伊朗,你給我老實點,否則我給你color 看看。”
? 第四步,找理由:“我不是懦弱,哥兒們是和平締造者!”
這操作要是讓歷史上的杜魯門看到,只怕會輕蔑地冷笑一聲。1945年二戰后期,杜魯門接到科學家的報告,不帶一絲猶豫就下令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據說當夜,他睡得像嬰兒一樣,毫無“靈魂拷問”。不是他冷血,而是他清楚,領袖就是要在最關鍵時刻承擔起最沉重的決定。
“最糟糕的決定,是不做決定。”
——拿破侖·波拿巴
拿破侖與川普:差一頂帽子,差一顆心
拿破侖在滑鐵盧失敗,但沒人質疑他決斷果敢。川普的問題不是選擇錯了敵人,而是始終沒選——他像一個徘徊在婚禮殿堂門口的新郎,不敢踏進去,也不肯后退。
有人說,這是戰略克制;有人說,這是本能怕事。還有人說,這是想等中東局勢自然轉涼,就像等一杯滾燙的咖啡自己冷下來再喝。但問題是,國際政治可不是咖啡,它更像一壺燒開的油,一旦失控,四處飛濺,難以收拾。
總統需要決斷,不是“當代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在“生存還是毀滅”之間反復自問,最終什么也沒解決,除了劇終。而一個總統如果也這樣“to bomb or not to bomb”,那國家命運豈不是交給了皇宮戲劇班?
“偉大的領導人并不總是做出正確的決定,但他們必須敢于做決定。”
川普說他“一直是個和平締造者”,但如果和平是因為你永遠不敢邁出下一步,那它就不是“締造”,而是“拖延”。而拖延,才是最致命的戰爭溫床。
總統的“戰爭拖延癥”
川普或許認為,把局勢拖兩周,就是“給和平一個機會”;但在歷史面前,這也可能是“給敵人一個準備期”。如果戰爭最終爆發,那這兩周就是美軍最不該浪費的兩周;如果戰爭避免了,那這兩周也未必是談判桌上的“奇跡時間”。他希望自己是冷靜指揮官,但更像是《愛情公寓》里的張偉:嘴上說得很燃,心里其實慌得弗得了。
“打還是不打,這是一個問題。”
——哈姆雷特川普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