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事先告知你這是網友利用ai軟件生成的作品圖,你能一眼看出這是ai寫的還是用寫的呢?先往下拉,認真欣賞一翻!
隨意看看,歡迎評價
AI顏體風格扇面
這兩年可以說是AI爆發年,從前年火爆全網的gpt到今年年初突然出現的deepseek,ai技術的發展實為迅猛,而AI應用的變革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自今年突然出圈的deepseek出現之后,各行各業爭先接入到自己的行業部屬之中。
而今它已經滲透到了各個行業當中,甚至開始取代人類完成了諸多工作,很多自媒體人也都開始使用ai寫文了,都不自己動手了,而我卻還在使用手打。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人開始使用ai進行藝術創作了。
AI行書大字殘紙模擬麻紙
對于畫畫是早有耳聞,不過對于書法創作這一點著實讓我大開眼界,這使用ai生成出來的書法作品竟能達到如此地步。 這一變化讓人們對AI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有人甚至直言,AI書法創作已超越了人類書法家的水平。
也正是因此,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在評論說書法家的飯碗是不是會因此丟失,還有說現在ai能寫成這樣的書法,那么我們還有必要再去學去練這書法嗎?諸此言論頗多,但我認為都是制造焦慮者,無他。
AI模擬漢隸碑
我想ai對書法行業的發展有多厲害,它也始終無法沖擊到這個行業太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當代人學書法的主要目的90%的人都會以修身養性和興趣愛好去學習。
簡而言之其書寫的過程是在享受的過程,所以去用ai創作書法作品的意義本身就不大。其次是利用書法盈利的,如果ai能用于盈利做到以假亂真,那么是有利于他們的,他們應該歡呼,怎么還會去擔憂呢!
AI模擬漢隸碑,體現了褶皺
ai書法創作與傳統的軟件集字不同,它是依 賴于強大的算法與海量的書法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學習與分析,構建起書法創作的模型。
當生成作品時,AI依據預設的風格要求與參數設定,從模型中提取相應的筆畫特征與字體結構進行組合拼接。
AI創作山水團扇
而傳統的軟件集字它是利用已有的名家筆跡數據庫,然后從名家真跡的字帖中搜集原字進行重新組合而成的。
兩者之間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和意義完全不相同,在理論上集字的意義更高于Ai生成,例如《集王圣教序》就是趨近于王羲之真跡的神作,也正是因此能流傳千年而不朽。
AI制作四條木聯
于AI而言盡管從視覺效果上看,AI書法能夠較為精準地模仿不同書法家的風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但它缺乏真實的創作情感,無法真正領悟文字背后的文化意蘊與情感內涵,只是單純地對已有書法形式進行數字化的再現與重組。甚至會出現很多錯別字和錯誤的表達方式。
例如上方這幾張圖是我利用豆包生成的,你看是不是那個樣吧!
AI模擬清藍底泥金字
AI模擬雜糅簡牘
AI模擬篆額墨拓題跋
AI模擬楷書墨拓
AI模擬明清館閣體
AI模擬異形扇面
AI模擬復雜印拓17種
AI生成印蛻9種
AI模擬行楷剪裱風格
AI模擬顏楷四言聯
AI模擬榜書木匾
AI模擬榜書木匾
AI模擬行草扇面
AI創作大楷
AI模擬小楷冊
AI寫意花草
AI創作山水畫
AI作花鳥工筆
AI創作明清行草
AI模擬端正楷書
AI模擬隸書泥金扇面
AI模擬民間書法
AI 寫四言聯
AI 寫撒銀小片
AI 作印蛻及題跋
AI 模擬灑銀斗方
哦!還有一點,就是現在Ai這么發達,除了能創作書法作品之外,它還能無限生成各式各樣的書法教學內容 ,那么作為書法老師的我們,對我們影響會不會很大?(這是上周一位少兒書法老師問我的,他說他有些擔憂)
我認為是不必擔憂的,也影響不大,而是更有利于我們的。現在的網絡教程多如牛毛,如果小孩子能在網上自學,那么也沒必要到外面報課找老師了。管理和培養興趣才是少兒書法老師的核心。
對此,您怎么看?
本文圖片來源(侵刪):
豆包、啟真知藝術館
知哀齋書法研究所、網絡
特此鳴謝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