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想引領、發展賦能、權益守護
到家庭建設、暖心關愛
我省廣大“娘家人”用創新實踐
為“她”筑起堅實溫暖的幸福港灣
今日起
閩姐姐推出
“煥新啟航 為‘她’筑家”專欄
展播改革創新項目展評活動中的獲獎項目
帶您走近這些源自基層的創新案例
2021年以來
漳州市婦聯緊盯農村婦女發展的科技需求
主動探索創新
打造了以女科技特派員引領
婦聯組織為紐帶
廣大女農民為主體的
“巾幗科技助農”新模式
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的“她”動能
創新破局:打造“撤不走”的科技服務隊
如何讓科技服務常在身邊?
漳州市婦聯創新推出“女科特派+”機制
織密本土化、常態化的巾幗科技服務網絡
實現科技助農“全年無休”
+聯盟,組團服務破壁壘
整合省、市、縣三級女科特派,組建“漳州碳匯+女科特派聯盟”。打破地域和學科限制,變“單兵作戰”為“組團聯動”,讓女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跨區域、綜合性的科技服務。
+婦女微家,孵化本土“智多星”
在“婦女微家”陣地,女科特派、女致富帶頭人、巾幗新農人、“好厝邊”志愿者齊聚一堂。這里不僅是咨詢交流的平臺,更是“傳幫帶”的課堂。通過“師帶徒”,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成為扎根鄉土、帶頭應用新技術新模式的生力軍。
+巾幗志愿服務隊,科普宣傳接地氣
遍布村居、熟悉鄉情的“好厝邊”巾幗志愿服務隊,以“巾幗紅 綠色行”為主題,結合農時農需,常態化開展選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宣傳,有效提升廣大婦女的科技素養。
“女科特派+”機制
成功彌補了專家現場服務的時空局限
讓科技助農
真正融入日常、落到實處
精準對接:“四張清單”讓科技服務“對胃口”
女科特派各有專長
女農民需求各異
如何精準匹配?
漳州市婦聯創新建立“四張清單”機制
架起供需橋梁
01
需求清單
女農民清晰提出技術、資金等具體需求。
02
供給清單
女科特派亮出可提供的技術、項目、課題等“家底”。
03
對接清單
婦聯精準牽線搭橋,幫女農民找專家、幫專家找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04
服務清單
婦聯鏈接資源,提供兩大核心服務:技術對接上,組織女科特派“傳經送寶”,通過“課堂+基地+交流+直播”多元模式,開展綠色農業、生態治理等實用培訓。推動“聯盟”成員與女農民精準結對,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面對面解決難題,合力攻克種業、綠色增產、食品安全等關鍵技術瓶頸。資金對接上,優化金融服務,提供“科特貸”、“巧婦貸”等專屬信貸產品,解決資金后顧之憂。
“四張清單”環環相扣
實現了科技供給
與農民需求的精準匹配
放大了科技助農強農興農的效應
長效護航:“貫通聯動”讓巾幗助農“可持續”
巾幗科技助農不是一陣風
漳州市婦聯秉持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不變的信念永恒的服務”
構建“貫通聯動”機制
確保“科特派+巾幗”模式行穩致遠
縱向貫通
五級婦聯“一盤棋”,建立“村鎮婦聯收集需求、縣級婦聯分類對接、省市婦聯統籌資源”的聯動模式。縱向到底的組織優勢,形成強大合力,高效推進“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橫向聯動
部門協同聚合力
聯動科技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動態更新女科特派信息,確保“聯盟”新老交替無縫銜接,服務不斷檔。
強化政策落地
加大宣傳力度,讓“女性申請科技項目基金年齡放寬至38周歲”等惠及女性科技人才的17條措施深入人心、落到實處。
優化關愛激勵
為女科特派提供婚姻家庭、心理疏導等暖心服務;大力推薦她們參評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激勵她們將論文寫在廣袤的田野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
“貫通聯動”機制
為巾幗科技助農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推動這項惠農事業
一以貫之、久久為功
漳州市婦聯的創新實踐,讓科技的力量通過“她”的智慧與行動,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發芽,為鄉村振興描繪出更加絢麗的巾幗畫卷。未來,這份力量將持續涌動,助力更多鄉村女性在科技的賦能下,書寫屬于自己的豐收故事。
來源/閩姐姐
編輯/薛莞馨
校對/陳佳穎
編審/李行云
點“在看”的人,都越來越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