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記下
普通人的故事
最近,總有人向我推薦「阿包」的故事。
她因幼年喪母而被迫輟學,早婚早育后又被拐賣,4月后艱難找回家,卻發現已有了新女主。
此后大半輩子,重病的家人、生育的女兒、昔日的雇主……都需要她的支持和照料。
吞下數不清的苦果,她吐出來的故事卻是那樣直白、自然、簡樸。
一個小學只讀到二年級,幾乎不識字的苗族婦女,靠「語音轉文字」功能,將自己半輩子的故事通過口述,轉成文字,再抄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書。
她的初心很純粹,她只想告訴女兒和外孫們,自己到底經歷了什么,希望她們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要再吃和她一樣的苦。
「懂事」的孩子吃最多的苦
1968年出生于黔東南苗寨的李玉春,有一個聽起來軟弱可欺的名字「阿包」。然而在苗語中,「包」指的是一種在山中隨處可見的帶刺植物,能長出紅色的果實,平凡卻也頑強。
8歲喪母的阿包為了能夠上學,又要早起割豬草、做飯菜,還得賣紅薯藤、采茶葉來掙學費。從12歲開始讀小學起,她沒有問家里要過一分錢。
即便如此,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父親與后媽便不讓她繼續讀書。他們說家里困難,掙的錢都要拿來給家里用,不能拿去給學校。
當老師來家里勸說父親讓阿包上學時,父親讓「懂事」的阿包告訴老師,自己是「自愿」輟學,想照顧弟弟妹妹。
阿包一直在想,為什么已經那么「聽話」了,父親還是不給她念書。
后來,她在書里道出了自己心里一直明白的答案:「女孩不許上學,只有男孩子才能上學。」
*照片中最小的孩子正是五歲的阿包
早婚早育后被拐賣
16歲的阿包離開大山外出打工,沒文化的她只能做保姆、保潔之類的工作。
20歲那年,老鄉將她介紹給一個大她18歲、離異還帶一個7歲女兒的男人老趙。
「那時候我真的還不知道是嫁給他了,只以為是去走親戚一樣的。」
也不知是自愿還是強迫,次年她為老趙生下了大女兒。想要兒子的老趙又讓阿包生下了第二個孩子,結果還是女兒。
為了繳納超生的罰款,阿包「繼續拼命打工掙錢,做過很多活路,打掃廁所、掏糞、下水泥、打石頭、買菜、搞家政……什么臟活、累活、苦活都做過」。
為了賺錢讓女兒上學,阿包應聘了一份去上海送東西的工作,卻掉進了一場騙局,與另外兩名女性被拐賣到河北趙各莊村,每人價格3500元。
四個月后好不容易逃出來,阿包回到貴州,卻發現老趙早就把前妻接回了家,而兩個女兒全身臟兮兮,就像童年時失去母親的阿包。
「那個時候,我就聽他們經常說起,跟我一起被騙去的那兩個女人,就是多次逃跑又被他們抓回去,人都被打殘廢了。我九死一生地趕回來,沒想到老趙就跟他前妻過了……我很難接受這個現實,但我也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她想寫下自己的一生
因為前妻不如阿包勤奮能干,老趙又將前妻趕走,將阿包接回。
隨后,阿包的哥哥檢出尿毒癥、老趙被查出直腸癌晚期,即便耗盡家中所有積蓄也未能挽回他們的性命,留下阿包孤兒寡母。
女兒相繼出嫁后,阿包來到貴陽一家醫院打工,收入不低,有五險一金,又有休息時間,總算有些正常人的生活了。
但此時女兒生育,需要她的照顧。最終又不得不辭掉醫院的工作,轉而為女兒照看孩子。
「大女兒現在有困難啊,她需要我幫助,我不幫她誰又來幫她呢?」
2018年冬季,阿包接到了一位原雇主的電話,想要她來照顧生病的自己。
雇主是一位大學教授,在照顧過程中,阿包突然萌生了這么一個想法:寫一本有關自己的書。
「我想告訴兩個女兒,媽媽那些日子是怎么熬過來的。」
阿包沒能學會如何電腦輸入,最后決定靠語音轉文字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故事。
在寫作中,阿包也慢慢學會了不少常見字,終于彌補上了小時候未能讀書識字的遺憾。
女兒看完書后,說「媽媽你那么苦,從來沒有跟我們說過」。
在阿包看來,苦日子沒必要和孩子們說,她只想給她們說些鼓勵的話,讓她們好好過日子,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經歷的這些苦日子不要再發生在孩子們身上了。
我曾為一名部委領導編撰家傳,他是早期上海地下黨成員,后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但他一生寡言,與子女的交流極少。30年前,他去世時,沒有留下一段回憶,也沒留下只言片語。
五個孩子里,四個說「我們寫不出這本書,我們不了解他」,只有三子站出來說「我來試試——能講多少是多少」。
于是我們開始了這場為一個沉默的父親寫一部傳記的工作。我們調取了數十份檔案材料,查閱大量文獻,甚至找到了他80多年前的手寫日記,還原了他在隱蔽戰線的日常、對祖國教育事業的奉獻、也還原了那個時代對個人的禁錮與犧牲。
就在不久前,家中幾位長居美國、加拿大的子女終于回到了上海,與多年未見的親人團聚。他們圍坐一桌,一起翻看那本寫著「父親是誰」的家傳。
這本書里,有他們從未聽說過的故事,也有他們終于能理解的沉默。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整理了1200部家庭相冊,發現旺族多出自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少數平民子弟則通過讀書、從軍、創業改變命運。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如果沒有記憶,家就是個空殼。
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系列,請點擊關注我
為什么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如果沒有家庭記憶,家就是一句空話。這個任務,只能我們自己來完成: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