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一所高校能否站穩腳跟、拔地而起,不只看校門口的匾額掛了多少年,更看它能否與未來同行、與產業并肩、與技術接軌。
2025年5月28日,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與華為等企業強強聯合,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以一場隆重的揭牌儀式,宣告學校在產業賦能、教育革新、人才強國戰略上的再次提速。此舉不僅意味著校企合作的縱深推進,也標志著西交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領域走在了區域乃至全國的前列。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這座位于秦嶺腳下、渼陂湖畔的高等學府,自1994年創辦以來,三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服務軌道交通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現已發展成為陜西省唯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
校區涵蓋鄠邑主校區、東校區與潭濱科技創新園區,占地廣闊,建筑現代,景色宜人,坐擁“一湖三園”,與渼陂湖水共流年,與西安古韻同呼吸。
西交院的科教實力,寫在數據里,立在建筑上,更藏在實驗室的光影與課堂的回響中。
校園內設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電氣化鐵路實驗場、通信信號系統等近百個高標準實驗實訓平臺,為工科類專業學生提供沉浸式、實戰化、產業化的實踐場域。
學校是教育部與中興通訊建設的全國首批30所高校共建“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中是基地共建簽約學校。
而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的誕生,可謂應時而生,順勢而為。
當前,全球AI產業鏈如火如荼,國家新質生產力戰略深度推進,“數字中國”正從口號變成部署,從藍圖變成賽道。在這一浪潮中,西交院果斷出擊,牽手華為云,打造西北首家華為云協辦的人工智能產業學院。
這是一場前瞻性的制度創新,更是一次教育體系與產業鏈條的精準嵌合。
揭牌儀式當天,華為云全球運營總監宋哲江、陜西副總經理周珺齊聚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與校黨委書記李萍、校長曹慶年等校領導一道,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雙方共同提出,要構建“扎根鴻蒙生態、面向AI產業鏈、培養硬核人才”的辦學理念,從課程體系、實訓平臺到師資共建,全面打通校企之間的教育合作鏈路。未來還將攜手打造國產化AI課程體系,搭建AI實訓基地,爭創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標桿項目。
在合作框架內,華為將通過自身的ICT平臺、開發者生態和真實的工程場景,為學生提供“在校即實戰、畢業即就業”的閉環式成長路徑。未來,西交院學生將在云端與現實之間切換自如,在代碼與邏輯之間穿梭自信,以實操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成為懂行業、會工程、能上手的復合型新工科人才。
縱觀西交院三十年發展,不僅基礎堅實,而且戰略清晰。
全校設有交通運輸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通信與人工智能學院等七大教學單位,涵蓋工、管、教、藝等學科門類,現有20個本科專業。在省級一流專業建設中,已有6個專業榜上有名,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通信工程等,皆是區域經濟發展亟需的技術人才培養重鎮。
在校生人數突破萬人,90%以上教師擁有講師以上職稱或碩士博士學位,其中8位為省級教學名師,86位為高層次人才,教學與科研兼備,學術與實戰并舉。
科研上,西交院持續發力,依托“一院一室兩工程一平臺”構建科研新格局。
現已設立西安市軌道路基道床病害監測與防控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等多個科研基地,聚焦軌道交通與智能運維等關鍵技術攻堅,已承接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6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0余篇,獲得國家專利200余件。
科研成果逐步轉化為教學資源和產業動力,讓學術不再束之高閣,而是扎根實踐、服務社會。
西交院的育人理念,不止于傳授技能,更在于塑造品格、鍛造精神。
以“自身硬、扎得穩、靠得住”為內核的“道釘精神”,已深入人心。鐵路文化教育館、紅色文化長廊、傳統文化展區,三者串聯起學生的人文情懷與家國擔當;軌道交通文化藝術節、交通文創大賽等系列活動,也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激發創意、激蕩青春。
在就業方面,學校已與京東物流、中車集團、杭州地鐵、交通銀行等300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就業基地,就業率多年穩定在90%以上,2024年更是達到92.7%,畢業生廣受行業認可。
而今,借人工智能產業學院之契機,學校的就業競爭力無疑將再上新臺階。
面向世界,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同樣步履不停。
已與英、韓、法、澳、日、馬、新等國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教師頻繁出訪南洋理工、早稻田等世界知名高校,開設“一帶一路”文化講座,聯合韓國大邱加圖立大學打造人才培養項目,在提升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將西交院的軌道交通教育理念推向世界。
三十載風雨兼程,今日西交院再度揚帆,駛入人工智能與軌道交通融合的“快車道”。未來,這里不止是技術人才的“孵化器”,更是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
站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潮頭,西安交通工程學院以產業學院為平臺,以校企共育為紐帶,書寫“育才興邦”的壯麗篇章。
綜上所述,西安交通工程學院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的成立,承載著西交院對未來的理解與回應,映照著這所高校不變的初心:讓教育服務產業,讓技術成就夢想。
正如那段被嵌進校訓的誓言,“馳而不息,交通報國”,一所學校,一種精神,一群人,正在用智慧與熱忱,鋪設通往未來的智慧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