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點半
與你分享女性的100+1種活法
一起過得更好玩,更有趣,更自由
hi大家周一早呀!
今天來聊一個不那么輕松但跟我們密切相關的話題:日常生活里那些被“熟視無睹”的重男輕女瞬間。
想聊這個是因為最近朱丹又被“罵”上熱搜了:她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主動把雞湯里的雞腿分給25歲的周翊然和28歲的董思成,稱“弟弟們長身體”,而翅尖則分給年齡最小的女嘉賓(21歲的歐陽娣娣)和寧靜。
面 對寧靜追問“是否更愛男孩”,朱丹坦言:是“有一點”更愛男孩。
回想起她以前分享過的育兒細節——讓6歲女兒在幼兒園承擔照顧3歲弟弟的責任(喂飯、一起上學),并視之為“懂事”。
她也有解釋姐弟倆上的是“混齡班”
說實話,比起憤怒,我的內心更多的是刺痛。
同為女性,她一次又一次“危險發言”,背后原因是什么?也許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也許她也被這樣“理所當然”地對待過。
朱丹曾在講過自己七歲時,生父因肺結核離世、母親就靠一個月15塊的工資養全家,她八九歲時有了繼父、繼妹。由于生父缺位,加上后來擔心繼父會不喜歡她、把她丟棄,她從小就不得不學會討好繼父。
甚至現在,她可能也獨自扛著育兒的擔子……
她的“無意”,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很多人成長中,那些被裹在“愛”、“傳統”甚至“為你好”里的,微小的、不易察覺的區別對待。
那碗雞湯里的雞腿,或許翻出很多人記憶里的刺——
飯桌上:“雞腿/最大塊的肉給哥哥/弟弟,你吃這個就好。”小時候不懂,長大了才咂摸出那點不對味。
責任上:“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要照顧他哦。”明明自己也是個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期待里:“女孩子不用讀那么多書”,“反正都是要嫁出去”我們的路,好像早早被畫好了框框。
言語間:一句“可惜是個女孩”/一個叫“招娣”“盼娣”的名字,或者用“異性相吸”來解釋爸爸更疼女兒…
當時可能懵懵懂懂,覺得“好像本該如此”?或者感到一絲委屈,卻又說不清道不明?直到很久以后,才忽然被點醒:哦,原來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叫“不公平”。
你有遇到過這種“不公平”嗎?
這一次,我們邀請了大家聊聊自己親歷或目睹的被“重男輕女”瞬間。收到了大量投稿,沉重亦心疼。希望我們淋過的這場雨,后人無需承受。
因為,沒有人應該承受這些。
細節反映本質,那些觀念根深蒂固
那些微小但尖銳的刺,扎在肉里卻一直無法拔出
:周璞
上學時我親媽不止一次跟我說,你要是個男孩就好了。過去了十幾年我還忘不了,我永遠不會忘。
:跳
“女孩子文科就是強一點”,明明我生物能參加奧賽。
我媽媽和她四個姐把最小的弟弟寵的不行。我舅舅連挽褲腿這種事都是我們幾個外甥女給弄的,我家有啥好東西都拿給我舅舅。
:靜靜地8001
大學上體育公修課,女老師非待讓唯二的兩個男同學當班長。因為我塊頭大,每次都是倆班長輪流配合對聯打球,然后我還被一個女同學莫名其妙地攻擊。讀的大學是全省top2,還是20年前讀的。
:Sybil盛??
讓我想起當年,走親戚家里準備了一個榴蓮一個哈密瓜,出門的時候,我提了哈密瓜,比我高半個頭的表弟提榴蓮。結果外婆從我手上奪下哈密瓜,強行要我和表弟換,理由是怕我表弟走路不小心,被榴蓮的外皮尖刺戳到腿。
:溦溦不見梓
我爸兄弟五個,只有最小的叔叔生了個兒子。弟弟去奶奶家就有各種零食,女孩去就不會拿東西出來。我小時候不太在意,我叔叔家姐姐就覺得很反感。
甚至于現在我都不在意,可能是我爸媽從來沒有任何重男輕女的行為。但是,我知道我媽因為沒生男孩,還是承擔了好多壓力的。
我也生的女孩,我老公重男輕女…呵呵…管他呢,只有母親才是最強大的保護,這些東西必須幫女兒過濾掉。
:半夏°
姐姐讓這弟弟太常見了,家里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我們家就是,連過年干活我媽都是喊我妹和我,覺得女孩子就要學會這些,男生不用進廚房,我爸也這么覺得并且他也做到了。
:萌醬
長輩:女孩學習不用太累,工作不用太累,只要嫁個好人家就行/你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將來嫁人怎么辦?當指出來長輩不對的地方,他們乃至她們都一臉無辜:我是為你好呀。
希望我們這一輩可以慢慢把這些觀念調整過來。
:好兆頭
叔公去世了,我不知道,我弟知道。
:Hannah
昨天跟兩鄰居聊天,她們都生了男孩,我有一個女兒。她們說:女孩長大不一樣的…男孩更貼心(什么!我第一次聽男孩更貼心)又繼續說:還是得生個兒子的,只有一個女兒是不夠的…會被別人看不起…我簡直一頭問號,我直接說:這種看不起別人家只有一個女兒的,我也不會跟他們做朋友,這倒是幫我篩選了朋友。
:echo
我們默許著社會中男權的威嚴霸道,時時處處…我拒絕讓女兒繼續學舞蹈,因為節目匯演時在臺上表演跳舞的全是女生,只有一個男孩子,那是舞蹈學校校長的兒子。
傷人的實際行動
愛和不愛,一眼便看得出
:新興醫院護士王娟
表哥考了三本,他家沒錢,我媽供他讀了三本。我,她的親女兒,考了三本,她卻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沒用,讓我去讀了專科。現在我生了女孩,她說那樣壓力就小了,女孩子讀書不用那么辛苦。我卻在想我要盡全力讓她讀更多的書。怎么會不刺痛呢。
:Elaine
山東河北交界的農村、相差2歲的姐弟配置、媽媽原生家庭3姐1弟,這是我童年的故事背景。
弟弟初中沒畢業20出頭結婚生娃、姐姐985本碩畢業在外企工作未婚未育,這是我30歲前的故事背景。
光這個故事背景大家都猜得出是什么情節了吧?事實也大差不差。
小時候被教育的超級懂事。三四年級開始放學回家做飯、喂豬、煮粥喂狐貍,暑假基本從小到晚待在田里,飯后洗碗掃地,弟弟當然不用做這些,原因當然是媽媽說的:弟弟還小、這不是男孩子該干的事、他不懂事。
研究生畢業前后家里出事賠了一筆錢,老家修房子、給弟弟買房、結婚彩禮欠了不少錢,媽媽每天打電話給我講壓力多大,剛工作半年的我春節回家把所有積蓄都拿給她還債。后知后覺弟弟一分錢不出,我拿給媽媽的錢她也沒想過還我。為啥呢?因為某某家女兒彩禮xx錢,而我讀書花了很多錢還家里是應該的。
在我的表姐、朋友的幫助下,我慢慢發現、崩潰、接受自己是家庭的血包這個事實。中間跟家里大鬧了幾場,現在沒人敢跟我要一分錢。我找到了一個完美的戀人,教會我如何愛自己和別人。我也終于可以給自己花錢旅行了。
:?若小水?
1981年。我奶奶要給我報個殘疾,送去鄉下,好讓我媽再生個兒子。我媽拼命保下了我,說寧可離婚也不會放棄我。到我奶奶死我都沒原諒她,但今天看到這樣的解讀(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我突然釋然了,原諒了她,也放過了我自己。
:阿寶
我是我媽的獨生女,但我媽很愛很愛她娘家唯一的男丁——我表哥。表哥整個小學和初中都在我們家,獨享那份寵愛。
:雯子
前婆婆聽說是個女孩,生孩子就沒來過,照顧孩子也沒來過,坐月子也沒來過,孩子一歲后叫我偷偷再生一個,笑死。孩子父親從知道是女孩就天天出去打麻將。一個人努力工作,從鄉下到縣城,果斷離婚,貸款給自己買個小房子,孩子父親三個月后和別人在一起,兩年后生了個男孩,前婆婆來照顧了三年。
糖紙包著的偏心
表面上兒子女兒都一樣愛,房子和車子卻說明了一切
:露水
可是有些“不公平”不是明面上的。作為一個女生,我一直覺得爸媽家人愛我比愛我弟弟更多一點,說女生要“富養”,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留給我,每次回家爸媽都是做我愛吃的菜,買東西都是問我要什么,我的房間永遠是爸媽用心布置的,很多很多生活細節讓我感到開心和幸福,我好像比很多女孩兒都幸運?
但事實是爸媽早就給弟弟買了一筆成長基金,早早的就存款,默認房子車子都是兒子的……
:白。。。
我媽至今常說的一句話是,在廣東哪里有房子會傳給女兒的,所以我成年后盡量和她保持距離。她認知就是這樣,據理力爭嗎?法律上說保障女性權益又如何?吵不過一個封建思想殘余思想。
:蘇麻離青
現在很多地方的重男輕女已經不像以前那么顯眼了。更多是到了結婚時才會顯現,對待兒子無限托底,對待女兒財產不可繼承、受了傷不可回家。
但更多的傷害不僅僅是物質,而是情感上的差別,很多這樣的女孩小時候甚至很迷惑父母到底愛不愛自己,一方面教育平等,但另一方面卻要讓著弟弟,要帶弟弟教育弟弟。
有愛,只是愛的程度有區別。我身邊很多女孩都跟我說,“原來女孩長大是沒有家的”。沒關系,原諒別人,放過自己,愛自己才是一生最浪漫的開始。
:Liz
我媽在我小時候經常講我外婆各種重男輕女,深惡痛絕,但她自己也潛意識這樣做。
被青春期的我罵出來,簡直一戳一個見血。
我親戚家好不容易得來一個兒子,但三個孩子都不愛上學,我媽勸,女孩子將來怎樣都能很容易結婚,男孩子還是要多上學,將來說媒也好聽點,就算是扔錢也給他扔幾年吧。可怕的是我內心深處是很贊同的!為了我女兒將來不罵我重男輕女,我決定不生二胎。她將來可能因為各種事跟我吵,但不會懷疑我不愛她。
:冰
生了娃之后,我才更加看清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
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我哀求他們,他們也不愿意幫忙,尤其是他們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幫兒子帶娃天經地義,幫女兒帶娃會被說三道四”,讓我無語。
我已經5個月沒跟他們說話了。我從小被當作乖乖女的模式被養大,工作后沒給自己買過一件輕奢品,除了留夠生活費,其它收入都給家里。
工作8年后才結婚,沒給自己買車買房,所有收入都給了家里。我希望我的家人是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但是,我沒法改變他們,只能認命。我的親媽寧愿我忍受思念的苦,把寶寶送到幾千公里外的婆婆家,或者給樓上的阿姨帶,她也不愿意幫我帶。
我很多次做夢都哭醒,產后一度每天都哭,情緒特別特別糟糕。
可“我”不想認命
那些打濕我人生的雨,我想為她們擋住
:奈何
我的名字便是我的刺我的痛。
小時候奶奶家和外婆家會互相說對方重男輕女,說自己對我好,要我和對方保持距離,不斷重復我本來是要被流掉的,是她們阻止了我媽媽。我每次會傷心,但心里還是覺得爸媽是愛我的。
直到有一次,聽到我外婆說,我的名字本來是叫重新,意思是要重新再生一個男孩子(而且他們也擁有了一個男孩)。只是因為鄉下發音不準,所以是不同的字。
它不是招娣盼娣的直白,卻破壞了我曾經絞盡腦汁找尋自己名字釋義的幻想。我一度十分厭惡自己的名字,每次朋友同學說自己的名字代表了爸媽的祝愿祝福的時候,我都感到羞恥,不想提起也無法解釋,也無數次想要更改自己的名字。
現在,接受了爸媽的不愛,覺得自己名字因緣際會反而很獨特,周圍人不明所以,光看字會夸贊特別。它也許曾經代表了不好的意義,但是現在是獨屬于我的新的象征,由我賦予意義。
:譚譚
我是媽媽,老大女孩老二男孩,特別怕老大成長為照顧弟弟的“大姐”,從小對老大的教育是:照顧弟弟是爸爸媽媽的事情,你和弟弟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D1D1
正碰上了計劃生育年代,我是女孩,家里只能生一個,爺爺當然是重男輕女的。
小時候我媽回來發現我放學回家一直哭,問,怎么了,因為紅領巾掉了不見了。我媽就很生氣,爺爺奶奶看我一直在哭也不肯安慰一句,就是不舍得在我身上花錢。
反而是我堂弟,我爺爺的孫子,那可是個大寶貝,自小只要他張嘴要,爺爺什么都依著他,還逢人就驕傲,他有個孫子。當初我爺爺是入贅,我就想,就算是你孫子,也不跟你姓!反正在我爺爺那里,女孩是不受待見的,甚至我都要生寶寶了,我爺爺看著我也不問一句,什么時候生。
最后我生了兩胎,兩個都是女孩兒,我喜歡的不得了,我就是要她們受盡寵愛,喜歡什么就買什么,喜歡庫洛米就買庫洛米。生了二寶更加注意大寶的情緒,我每天都要和大寶親親,有委屈就和媽媽說,她也還是個要照顧的寶寶。我不會讓我的女兒感覺有了妹妹就不受重視了,我會讓她們在愛里長大。
總有例外和感動
有人早已覺醒,并托舉著那些女孩
:小新Bazinga
哈,我感覺我好幸運!我們家三代單傳女強人人設,其實男的都很強,但是沒一個會干涉我們。
我爸爸更是從小訓練我,冬煉雙杠,夏煉爬山,以前都是我爸扛風雨,現在我開始扛事了,我和我爸風格不同,我爸是笑面佛,但我只笑三回,給過臉不要那我就收回來了。很多人想拿捏我捏不到,就。。。我幾十歲了還要去告我媽媽,讓我媽媽生氣。
很多事我媽都會收到莫名的優待,她都說怎么這么奇怪,只有我不一樣。
那不是我去料理過了,但是她不能看到這個過程,不然她就會罵我為難別人,所以我最恨去告我媽媽的人了,這叫超小路!我在大路上和你說的事,你從小路上去弄我大后方…
我希望生生世世為女孩發聲!很多時候背刺女性的人都是這些用男權思想浸潤養大的女孩。
有讀者說,刺太多了,無從說起,也毫無意思,世上當然沒有感同身受這個詞。
在某種程度上我能理解這種血淋淋過后的無能為力。但我依然會鼓勵大家說出來——
你不是一個人。被這樣對待,是不對的。
不是為了指責誰,也不是為了翻舊賬。而是想和你一起,認出那些藏在生活里的“刺”。當我們能說出來,能看見它們,或許才能更明白,我們真正想要的愛與公平,該是什么模樣。
也如另一位讀者說的,我們能做的是,不讓這些刺長在下一代的心里。
讓我們每個人,都試著改變周圍的環境吧,去影響自己的父親,兄弟和兒子吧。
今天就到這,我們,在更好的明天見。
關于那些藏在生活褶皺里的“刺”
你還有什么故事想說嗎?
歡迎來評論區跟大家分享呀。
圖文:PM,Ling 編輯:PM,Ling
主編:PM
本文文字為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聯系后臺。
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系
【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
我們將及時處理。
異想生活筆記(公眾號ID:life_and_style)
每天早上8:30 和我們一起自我增值
微博:異想生活筆記。
這是我們一起啟程的第2686站,一起努力“減少”這種刺痛的發生。
每一個被講述的故事,都是對偏見堡壘的一次敲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