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悲慘下場告訴我們,國家沒有實力,加入什么條約都沒用!曾經在印度洋被稱為霸主的葡萄牙,為何在今天淪為歐洲“恥辱”?截然不同的評價,無疑告訴國際社會一個道理,自身沒有實力,加入任何條約都沒有用。15世紀末期,葡萄牙憑借自己的航海業展開霸權之路,他們踏足印度洋的時候印度根本無法反抗,秩序完全靠葡萄牙說了算,16世紀初期,更是一路跨過馬六甲來到澳門。
可以說國際商貿領域被葡萄牙的航海業壟斷,各個國家的貨物、資金齊聚,最后讓這個位于歐洲西南角的小國家成為了世界中心,更是被稱為全球霸主。
但是葡萄牙自己把握不住財富,國王制的葡萄牙當時把巨量的財富供給皇室,沒有一點用在科技跟制造業的發展上,以至于歐洲其他國家都在搞工業革命,葡萄牙還在造宮殿。
而等到英法工業革命的影響傳到葡萄牙,王室的資金鏈又出了問題,簡單來說,當時印度供給葡萄牙香料產品,而這條航線上需要部署兵力防范海盜,同時香料收益不斷降低。
做相關生意的成本不斷增加,更別說最后大部分財富還都被王室拿走,商人都不太愿意走這條航線,更偏向在歐洲老老實實做生意,結果更糟糕的情況出現,荷蘭加入競爭。
原本葡萄牙的市場份額當即受到打擊,又因為沒及時跟上工業革命的大隊伍,直接被西班牙打敗吞并數十年,這對于葡萄牙的霸權之路可謂是毀滅性打擊。
要知道,葡萄牙的地理位置稱不上好,本身就是因為航海業跟軍事力量在海外占據貿易市場,然后通過巨大財富回饋發展,一旦失敗一次就會陷入窘境,很難東山再起。
事實也確實如此,葡萄牙很快失去對亞洲航線的控制權,特別是19世紀,巴西宣布獨立,徹底給葡萄牙的霸權之路畫上句號,隨后葡萄牙的國際地位就越來越尷尬。
就算曾經殖民過印度,可隨著印度發展起來,美西方反倒是更加重視印度在亞洲起到的作用,對葡萄牙基本上不管不顧,20世紀葡萄牙的國際定位就變成了二流國家。
雖然加入了北約集團,但歐洲的重點在于英、法、德,葡萄牙屬實沒什么話語權,當然,他之所以失去話語權,本質上還是自己丟掉的機會,當權者缺乏戰略眼光導致悲劇結尾。
而來到現代之后,葡萄牙的處境更艱難了,一來是缺乏特色,找不到發展的主流產業,導致人才流失,二來是經濟穩定性差,2008年一次金融危機差點崩盤。
表面上看葡萄牙又是北約成員又是歐盟成員,在哪里都說得上話,可實際上卻是那邊都不受重視,只能作為湊數的一份子,而且這些組織也幫不了葡萄牙崛起。
歸根結底,還是葡萄牙自身錯過發展機會,沒能保持住強國定位,甚至主動拋棄了國際話語權,最后加入什么條約都是徒勞。
參考資料:
為何葡萄牙無法維持印度洋霸權丨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