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世界當前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歐盟的政治家們也一直試圖成為地球上重要的一極,但是在中美俄頂層政治家們的眼里,歐盟是一個“沒有統戰價值,僅有剩余價值”的政治實體,這是為什么呢?
大家知道,統戰價值指的是某個組織、群體或個人所具有的、值得統戰工作去團結爭取的因素。這些因素涵蓋政治影響力、社會資源等要素。那么,歐盟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其中還有德國這樣強大的工業化國家,以及法國這種雖然日常舉白旗,但是依然在非洲等地有著強大影響力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政治大國,這樣的政治實體,為什么會沒有統戰價值呢?
關于這一點,毛主席他老人家很早就指出過“歐洲太散、太弱”。這個表述是1975年,毛主席在接見來訪的西德問題施密特時說的,當時他說:“歐洲太弱,歐洲不團結,而且對戰爭怕得要死,特別是荷蘭、比利時、丹麥。也許德國人和南斯拉夫人抵抗精神要強一些,如果歐洲在今后10年不能在軍事上、經濟上、政治上聯合起來,歐洲就要付出代價。歐洲人必須學會自力更生,而不是依賴美國。”隨后,看著一臉不服的施密特,毛主席還強調了一遍:“歐洲太弱、太散!”
顯然,50年過去,歐洲的問題一點也沒有解決,依然是一盤散沙,各國之間各懷鬼胎,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幾乎辦任何一件事,都要花費巨大的精力。這樣的一個歐洲,顯然是沒有統戰價值的。
那么,為什么說歐洲還有剩余價值呢?眾所周知,歐洲是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者,在征服美國,殖民世界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最終使得西方文明統戰世界數百年,直到現在,歐洲也是高福利發達國家的代名詞。雖然一戰二戰敗了不少家產,但是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況且依靠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在戰后的經濟騰飛中,利用技術的代差,以很低的成本,換取了第三世界國家大量的資源,這也是當年中國經歷過的,8億襯衫換美國一架飛機的時代。所以盡管當前中國勉強在工業水平上趕上了,歐洲數百年積累的財富也是相當可觀的。
所以如何榨干歐洲的剩余價值,就是中美俄三國頂層政治家們在考慮的事情,可以說,俄烏戰爭,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產生的一個給歐洲放血的傷口。這場戰爭,美國從歐洲賺了武器和能源,俄國人占據了烏克蘭人的財富,然后把他們趕到歐洲去吃歐洲人的老本。但是中國卻沒有充分享受到歐洲的剩余價值,我們都知道,國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美俄瘋狂從歐洲身上榨取剩余價值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得上個餐桌,避免歐洲被吃獨食呢?
贊同請轉發,喜歡本文的話,歡迎關注活在信息時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