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奈雪的茶,很多人會想到裝修精致的門店、帶著文藝氣息的包裝,以及動輒30元往上的茶飲。
作為新茶飲行業(yè)的高端代表,奈雪靠著"茶飲+歐包"的模式,一度被稱為"茶飲界的愛馬仕",瞄準的是都市白領消費市場,打出的也是自然健康的品牌主張。
然而近日它卻又被曝出了食安問題:一網友在沖泡奈雪的茶小盒茶時,竟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完整的青蛙尸體。
這一事件不僅讓網友們驚呼“被嚇傻了”,更讓奈雪多年苦心營造的高端光環(huán)瞬間暗淡了不少。
高端茶飲喝出了“原生態(tài)”
6月21日,一網友在沖泡奈雪“九薰茉莉小盒茶”(2024年產)時,無意間從茶湯中發(fā)現(xiàn)了一整只干癟的青蛙尸體。
●圖源:小紅書
“太惡心了,我差點喝進嘴里”,當晚她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帖曝光了此事。
在最先發(fā)布的視頻里,那只“蛙尸”清晰可見,畫面沖擊力直接拉滿。
起初她以為那些浮在茶湯上的都是白色茉莉花干,因為過于相似,沖泡的時候也沒太在意,直到看見身形舒張的完整的青蛙。
●圖源:小紅書
可這個時候她已經喝了很多口“蛙湯”了,她直言道:“一只蛙在嘴邊所產生的陰影,估計一輩子都忘不了。”
事情發(fā)生后,該網友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奈雪的客服,得到的回應是:“供應商周末不上班,要等到周一才能核查答復。”
但隨著帖子的曝光增長,越來越多網友注意到了此事:
好在受害者比較理智,既沒有接受任何媒體采訪,也沒有刻意把事情鬧大,而是選擇相信奈雪的處理。
6月22日,她的第一個維權帖子被舉報下架了,而奈雪方面則是否認了存在舉報行為,下架原因尚不可知。
●圖源:小紅書
在網友把涉事茶包及青蛙尸體移交給門店后,奈雪表示將依據《食品安全法》賠償規(guī)定金額,目前當?shù)?/strong>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已經介入調查。
6月23日,官方聲明稱已有專人跟進處理,但未公開道歉或說明責任歸屬,僅表示“正在核實”。
盡管客服的處理方式合乎流程規(guī)范,但還是被網友批為"傲慢又不負責任"。
這件事情撕開了奈雪高端形象的華麗外衣,暴露了其背后嚴重的品控漏洞。
一只完整的青蛙是如何混入茶葉原料的?又是如何經過篩選、包裝等多道工序,最終出現(xiàn)在消費者杯中的?
有專業(yè)人士分析稱,青蛙很可能是在茶葉晾曬或加工階段誤入茶盤被烘干。這正說明奈雪的生產環(huán)節(jié)管控缺失,生產環(huán)境的管控也存在缺陷。
如果你售賣的是高級感,那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對你會有更高的潔凈標準、食品安全期待和品牌信任度。
而現(xiàn)在,三者齊崩。
奈雪改名換標自救
說起高端,前不久奈雪才剛剛換的名字和Logo,也引發(fā)了不小的議論。
一是將品牌名稱從“奈雪的茶”改為“奈雪”,英文名從“NAIXUE”變?yōu)?/strong>“Naìsnow”;二是推出雪花形狀的新Logo。
對此官方解釋稱,這是為了推進國際化戰(zhàn)略;"Naì"融合了自然、藝術、想象,"Snow"呼應雪花Logo,傳遞自然健康理念。
●圖源:小紅書
不曾想,消費者卻發(fā)出了類似于"土味十足"、"像生物科技公司標志"的不同聲音。
有網友調侃到:"從奈雪の茶到奈雪,再到Naisnow,這是從茶飲店往滑雪場轉型的節(jié)奏嗎?"
"好好的NAIXUE挺好,改成Naisnow不倫不類,老外讀著別扭,中國人看著奇怪。"
更有人犀利指出奈雪這幾年頻繁改名換標,從最初的"奈雪の茶"去日式化,到現(xiàn)在搞國際化,每次都號稱品牌升級,實則讓人摸不著頭腦,品牌認知反而在被一點點稀釋。
其實,奈雪急于改名換標的背后,是迫切想要出海的國際野心。
據財報顯示,奈雪2024年營收49.21億元,同比下滑4.7%,凈虧損高達9.19億元,國內市場壓力巨大。
●圖源:奈雪的茶
于是奈雪便將目光投向了海外,不僅先后進入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還籌備進軍歐美市場,紐約首店目前已在推進當中。
改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英文名更加符合國際發(fā)音習慣,進而降低海外市場的認知門檻。
但問題在于,品牌形象的升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名稱和Logo改動上。
當國內市場多次出現(xiàn)品控問題時,奈雪帶著一個充滿爭議的新形象出海,還能贏得海外消費者的認可嗎?
更何況改名換標花費的成本不菲,這些投入為何不先用于提升產品品質和供應鏈管理?
有些網友的質疑很實在:"有改名字的精力,真不如好好提升品質和服務。"
為了國際化改名卻被吐槽更土,奈雪的這波操作顯然沒能踩在消費者的心坎上。
虧損9億背后的困境
青蛙事件和改名爭議的背后,是奈雪正在經歷著嚴峻的生存挑戰(zhàn)。
自創(chuàng)立之初奈雪就不玩性價比,而是走“品質+空間”的第三空間路線。門店大、裝修美,聯(lián)名不斷,歐包熱茶一應俱全。
消費者愿意為它買單,不只是單純?yōu)榱撕纫槐瑁€是為了體驗一種寧靜、健康、有腔調的生活方式。
然而隨著高端濾鏡的破碎,這套模式已經越來越難跑通了。
與2023年盈利2090萬元相比,2024年凈虧損9.19億元的財報數(shù)據實在過于刺眼,可謂是由盈轉虧的大逆轉。
●圖源:奈雪的茶
單店日均銷售額跌破萬元,不僅一線城市從1.27萬元跌至8900元,而且新一線城市也從9500元降到了6800元。
直營門店持續(xù)虧損,加盟擴張也收效甚微。曾號稱“死守直營”的奈雪,如今也大面積開放加盟,只是門檻高、投資大,加盟商也是觀望居多。
為了止損,奈雪在2024年關閉了121家直營門店。
線下空間做不動,就選擇曲線突圍:一方面主打“健康”“無糖”,開設輕飲輕食店“奈雪Green”;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海外擴張,從東南亞到紐約,大步走向全球市場。
但是,“健康化”是把雙刃劍。無糖確實對標了年輕人的控糖趨勢,但也導致口感變寡,復購率反而下降。
與此同時,新茶飲行業(yè)的競爭格局早已改變。
曾經的奈雪和喜茶引領高端市場,現(xiàn)如今喜茶已經下調價格,古茗、茶百道等中端品牌崛起,10-20元價格帶成了主流,30元以上的市場份額僅剩12%。
奈雪想要守住高端,就得接受消費者流失;想要下沉就得放下價格身段,否則就會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目前其海外門店僅有8家,與蜜雪冰城(近4800家)、霸王茶姬(169家)相比,差距巨大。
●圖源:奈雪的茶
而且,奈雪在海外依然堅持中高端定價,泰國門店售價折合人民幣為19-31元,馬來西亞比國內高25%,新加坡高30%。
但是在東南亞市場,低價策略更受歡迎,奈雪的高價能否持續(xù),還是個未知數(shù)。
雖然曼谷旗艦店日入百萬泰銖,馬來西亞開店3天賣出20多萬元人民幣,可這些市場終究容量有限,文化適配和供應鏈本地化都還任重道遠。
高端的代價,是零容錯率
在產品同質化、消費理性回歸的大背景下,高端品牌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窄。
因為一旦打出“健康”“自然”“安全”的旗號,消費者就會用更高的標準來審視你。這種溢價不是價格上的,而是信任上的。
而奈雪的問題在于,它的高端溢價并未完全轉化為相應的品控水平。
換Logo不等于換命,講故事不等于講信用。當蜜雪冰城用4元檸檬水征服越南、印尼,喜茶用設計語言打入英國市場、霸王茶姬靠原葉鮮奶茶跑通賽道時,奈雪能靠的是什么?
新茶飲行業(yè)已經過了靠營銷和概念就能圈錢的時代,尤其是在當下,品質和口碑才是長久之計。
食品安全也從來不是營銷手段,而是品牌底線,希望奈雪能從青蛙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多一些對產品和供應鏈的敬畏。
因為只有當品質真正撐得起價格時,品牌才有可能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不是嗎?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