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2日,伊朗議會批準了一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措施。盡管最終決定權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手中,但此舉已加深了人們對全球能源貿易的擔憂。
幾十年來,關于伊朗是否會在沖突中封鎖這條咽喉要道的爭論一直存在。如今,在伊朗議會批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后,大宗商品交易商和其他人士不得不再次提出這個問題。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和阿曼灣之間一條狹窄的咽喉要道,全長33公里,承載著全球約20%的石油和天然氣運輸。
2024年,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的原油和凝析油以及液化天然氣分別有84%和83%流向亞洲市場。其中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是亞洲的主要目的地,占原油和凝析油總量的69%。因此,海峽關閉或對亞洲經濟體的影響最大。
分國家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超過70%的石油供應都來自海外,其中約一半的石油來自中東。韓國和日本也是霍爾木茲海峽原油的主要接收國,兩國合計占霍爾木茲海峽原油運輸量的24%。
與原油類似,亞洲也接收了80%以上的霍爾木茲海峽液化天然氣,中國和印度是主要目的地,合計占比超過40%。
周日,高盛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霍爾木茲海峽能源供應持續大規模中斷,可能會將石油和歐洲天然氣價格推高至每桶110美元和每兆瓦時100歐元(115美元)以上。
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原油目的地/圖源:日經亞洲
然而在歷史上,盡管伊朗多次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但從未完全關閉這條水道,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的油輪戰爭中,霍爾木茲海峽也只是被短暫中斷。
現在,美國發動了襲擊,伊朗也發出了威脅,但分析人士認為完全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風險較低,甚至認為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僅有20%。
分析師認為,與中國的關系可能是他們最主要的考量。中國不僅是伊朗石油最大的買家,也是多個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伊朗不會輕易放棄與“最大金主”之間的關系。
撇去這一層因素,如果霍爾木茲海峽發生嚴重中斷,那么油價很可能會突破每桶100美元,全球天然氣價格也可能飆升,給亞洲的通脹前景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并波及全球通脹。即使是現在,許多地區的通脹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因此這一代價過大。
現在較為普遍的觀點是,只要伊朗自身的能源出口設施完好無損,伊朗不太可能升級針對能源目標的攻擊,不過可能會加大對油輪運輸的騷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