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高超音速導彈突襲以色列!美以反導神話破滅,中東會否陷入全面戰爭?
防務觀察: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全球防務新觀察》。近日,也門胡塞武裝宣稱使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襲擊了以色列特拉維夫東部的軍事基地,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這是胡塞武裝首次公開使用高超音速武器,而以色列方面雖聲稱攔截成功,但并未公布具體證據。今天我們邀請到軍事專家杜長空先生,為您深入解析這一事件背后的軍事技術與地緣博弈。杜老師您好!
杜長空: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
防務觀察:杜老師,胡塞武裝此次使用的“巴勒斯坦-2”導彈據稱速度達16馬赫,能突破以色列多層反導系統。這種導彈的技術來源和實戰能力究竟如何?
杜長空:從技術角度看,“巴勒斯坦-2”有三大特點:一是采用固體燃料推進,發射準備時間短;二是具備末段變軌能力,導彈尾部舵面可調整軌跡,使攔截系統難以預測;三是飛行高度低,處于反導盲區。以色列的“鐵穹”“箭式”等系統主要針對傳統彈道導彈的拋物線軌跡設計,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效率可能不足30%。值得注意的是,該導彈的發動機部件與伊朗“征服者”系列相似,制導系統則疑似借鑒朝鮮技術,背后顯然存在國際武器擴散網絡的支持。
防務觀察:胡塞武裝過去被稱為“拖鞋軍”,如今卻擁有高超音速導彈,這種技術躍遷是否意味著中東軍事平衡已被打破?
杜長空:確實如此。胡塞武裝的武器升級絕非孤立事件,而是伊朗“抵抗軸心”戰略的一部分。伊朗通過技術轉移,將胡塞武裝打造成牽制美以的“代理人”。更關鍵的是,俄羅斯可能間接提供了高超音速技術——其“匕首”導彈已投入烏克蘭戰場,而朝鮮的參與進一步模糊了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的技術邊界。這種“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正在削弱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壟斷地位。
防務觀察:此次襲擊被視作對以色列空襲荷臺達港的報復,而以防長卡茨揚言“不排除打擊伊朗”。沖突會否外溢為地區大戰?
杜長空:風險極高。當前局勢呈現“三重螺旋”:一是胡塞武裝誓言“加沙不停火就不停戰”,已累計發射60枚導彈;二是以色列將矛頭直指伊朗,試圖升級威懾;三是美國“福特”號航母緊急馳援紅海,卻未能阻止胡塞的導彈攻勢。若伊朗直接下場,可能引發美伊對抗,甚至波及霍爾木茲海峽的能源通道。
防務觀察:面對高超音速武器擴散,國際社會應如何應對?
杜長空:技術管控已迫在眉睫。一方面,需強化聯合國對導彈部件走私的核查機制;另一方面,大國應避免“雙重標準”——例如美國在烏克蘭危機中譴責朝鮮援俄,卻對伊朗技術輸出沉默。長遠看,只有推動巴以“兩國方案”,才能化解地區仇恨的根源。否則,軍備競賽與代理人戰爭將永無休止。
防務觀察:感謝杜老師的深度解析。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觀眾朋友們,我們下期再見!
(注:本文綜合胡塞武裝聲明、軍事專家分析及國際戰略研究所評估,部分細節有待進一步證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