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6月24日)
是第六個“杭州西湖日”
屆時
西湖景區(qū)16個收費景點
(“三潭印月”除外)
免收門票!
即動物園、植物園、木蘭山茶園、
飛來峰、郭莊、岳廟、黃龍洞、
錢王祠、六和塔公園(不含登塔)、
虎跑公園、云棲、城隍閣、玉皇山、
萬松書院、少兒公園及胡雪巖故居
共16個收費景點
對所有游客免收門票
攝影/項凱
西湖山水
文因景生,景借文傳
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在歷代豐厚文化的不斷沉淀下
西湖山水與堤島、橋涵、亭臺、樓閣等
交融滲透,人文薈萃
高度契合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xué)
“天人合一”的思想
西湖的亭閣樓榭
攝影/陳博
亭閣樓榭
作為西湖山水園林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
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人物典故等
飛來峰和靈隱寺間
一泓清水畔的冷泉亭
黛瓦朱柱,禪意盈然
建亭之時,冷泉亭上楹聯(lián)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所題
今人許麟廬所書
歷經(jīng)數(shù)代名流撰聯(lián)作答
小小的冷泉亭
已成為影響深遠的西湖名勝
湖心平眺 攝影/孫小明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杭州留下的詩文盛多
某日他游望湖樓
正好天下大雨,黑云翻滾
乃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作豪邁大氣,回味無窮
攝影/張圣東
西湖
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
文人“精神家園”之一
其亭閣樓榭已幻化成文人的精神寄托
西湖的煙柳畫橋
攝影/張圣東
“三面云山,中涵碧水”的西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
有大大小小的橋梁百余座
這些歷史悠久、造型優(yōu)美的橋梁
將西湖美景串珠成鏈
好一派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
西湖的橋形態(tài)多樣
曲折有致、步移景異的“小瀛洲九曲橋”
連接南北,九轉(zhuǎn)三回三十個彎
在迂回多變的曲橋上
串聯(lián)著“開網(wǎng)亭”“亭亭亭”“卐字廊”等
引人漸入佳境
蘇堤全景 攝影/孫小明
狀如彩虹的“跨虹橋”
在蘇堤六橋中單孔跨度最大、最長
長堤臥波,古樸典雅
氣勢如虹,非常壯觀
攝影/李國明
橫跨在泉水淙淙的
金沙澗上的“白樂橋”
原名“萬佛橋”
相傳因白居易改建,又名“白樂橋”
取白居易字樂天之意
橋身三洞、狀如帶環(huán)的“玉帶橋”
位于金沙堤中段
將金沙堤與蘇堤相連接
金沙堤始筑于南宋年間
清朝總督李衛(wèi)在堤上修建玉帶橋
橋身設(shè)三洞以泄水,狀如帶環(huán)
橋下可供船只通行
橋上建有橋亭
青瓦紅柱,形態(tài)輕盈
攝影/潘孝峰
夏日荷花盛開
湖面水波不興,綠蓋紅衣,婀娜多姿
遠山青色如黛,水光瀲滟,恬靜唯美
西湖的園墅樓臺
西湖園墅始于唐代
興于宋代,盛于近代
歷朝歷代的西湖園墅
都發(fā)乎自然,融于自然
延續(xù)著體態(tài)玲瓏與山水共秀的靈氣
攝影/陳博
“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是江南水上園林的經(jīng)典之作
始建于五代,圍堤成放生池
直到明代用疏浚西湖的淤泥
堆疊定型成田字形園林平面布局
呈現(xiàn)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獨一無二的水景特色
位于西湖西岸臥龍橋北堍的郭莊
又名端友別墅
郭莊全園
由“靜必居”和“一鏡天開”兩部分組成
“靜必居”是宅院部分
“一鏡天開”為庭園部分
是精致的江南園林勝景之一
攝影/胡鑒
西湖山水園林的審美追求
成為中國園林文化審美體系中
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千百年來激發(fā)著人們寄情山水的逸興
攝影/張力視覺
時至今日
西湖的山水與情懷
已融入到市民尋常生活
西湖的美學(xué)與文化
已滲透進城市獨特基因
明天
一起祝西湖“生日快樂”
來源:杭州發(fā)布
文字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