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市場等待包工頭攬工的日結工;
下班路上街道兩邊湊一堆玩牌老頭兒;
早上公園里隨時隨地就能湊一局的老人。
打牌這件事天生具有魔力和靈活性,不限時間地點和人群,不需要刻意組局,三五人就能玩得不亦樂乎;
這真的是成本很低的精神消費了。
于是,我就想到了白酒。
一、打牌背后人的心理需求
打牌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
無聊是一種常態,無聊的時候人喜歡聚眾、八卦、看熱鬧,打牌和喝酒也是打發無聊的一種方式。
在等待包工頭攬工的時候,結果是不確定的,今天能不能賺到錢還是未知數,除了等待沒有任何辦法;于是,聚眾打牌是成本最低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打牌還能提供類似精神鴉片的作用。
人在打牌的過程中可以暫時忘記當下的生活壓力,并在贏得牌局的時候獲得自我認可。
人是不自主的,生活是無常的。
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撲克麻將,給人提供了證明自己的機會,在牌桌上誰都可以通過自我努力贏得牌局,這里沒有上下級關系和身份歧視,這種感覺是普通人所需要的。
看電影K歌還得花錢,讀書看報書法繪畫這類精神消費的門檻更高,這樣一對比,打牌真的是性價比很高的精神消費了。
打牌背后的心理因素可以類比微短劇。
我原來理解不了為什么那些老掉牙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會有那么多人付費,為什么這些一眼假的擺拍劇情會有那么多人相信,后來聽做微短劇的人講到微短劇的很多付費人群是酒店服務員和外賣小哥。
真實的生活太苦了沒有解脫的渠道,就在微短劇的虛幻世界里暫時性放空一下吧;再加上微短劇緊湊的劇情和不斷設置的懸疑,讓你欲罷不能;
于是當你解鎖一個章節充值1塊錢的時候,上百萬人重復跟你一樣的動作,于是微短劇的市場規模水漲船高;這種多巴胺驅動的“爽感流水線”,使得2024年短劇行業的市場規模竟然超過了電影票房。
不得不承認,馬斯洛需求理論,才是永遠滴神。
二、喝酒背后的心理因素
最近了解到一種習俗,叫做早酒。
碼頭工人夜間搬運貨物筋疲力竭,下班吃早飯的時候喝點高度白酒,才能解乏好好睡一覺;來幾兩52度以上的散裝白酒,再配點牛雜鍋和堿水面,這些我們認為高糖高脂的不健康的飲食,卻是體力勞動者所需要的。
小時候老家小賣部里有成桶的散裝白酒,2毛錢一酒端,老人從地里干活回來先去小賣部打一酒端白酒,什么配菜也沒有,就在小賣部里一飲而盡。
現在長大了,我甚至懷疑那酒可能都不是純糧釀的酒,而是用酒精勾調的;
但是有什么辦法呢,夏天地里種莊稼又熱又累,又沒錢買好酒,兩毛錢一端的白酒,既解乏,也能讓人在酒精上頭的時候暫時忘記生活的勞累。
酒在這里發揮的作用,跟前文提到的打牌的作用是相似的。
下圖是豆包生成的早酒的照片,是市井生活的歲月靜好;真實的生活沒有這樣的體面和干凈,人是疲憊的,顧不得身上的整潔。
打牌和白酒還有社交屬性,且白酒的社交屬性強過打牌。
之前寫文章跟大家分享過老舍對于打牌的人的心理活動的描寫:
從第九圈上起,大家的語聲和牌聲比以前加高了一倍。
禮貌、文化、身分、教育,都似乎不再與他們相干,或者向來就沒和他們發生過關系。
越到夜靜人稀,他們越粗暴,把細心全放在牌張的調動上。他們用最粗暴的語氣索要一個最小的籌碼。
他們的臉上失去那層溫和的笑意,眼中射出些賊光,目留著別人的手而掩飾自己的心情變化。
都說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其實打牌也是如此,喝酒也是如此;股市、白酒和打牌不會消失,因為人性自古至今從未改變過;我們不懂商業的邏輯,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不懂人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