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28)
解放前夕在遵義起義,國軍少將——劉鎮國
劉鎮國(1902-1986),字松軒,湖南寶慶(一說邵東)人。長沙雅各中學肄業。1923年到廣州,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該校并入黃埔軍校,編入第一期第六隊學習。
畢業后,歷任軍校教導第二團第三營第七連見習排長,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第五團(團長蔣鼎文)一營二連連長,期間參加了由共產黨人領導的青年軍人聯合會。
同年,轉投有親戚關系的程潛,任建國攻鄂軍(總司令程潛)連長,隨部參加了第二次東征。
1926年,程潛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劉鎮國歷任第六軍第十九師第五十六團連長,第一營營長,隨部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7年,北伐軍占領南京后,第十九師被蔣介石借故繳械改編,劉鎮國調任第二十一師六十二團一營營長。1928年5月,調任總司令部侍從副官。11月,隨蔣介石赴徐州海州等地校閱部隊。
1929年9月,任國軍編遣委員會直轄第三編遣分區點驗組(主任伍崇仁)委員,負責點驗湖南駐軍。
1930年12月,任第二十八軍(軍長劉建緒)干部教導總隊軍士第二大隊(大隊長彭位仁)第三中隊中校中隊長。
1932年6月,任甘肅省通渭縣公安局局長,同年8月,調任甘肅省臨洮縣公安局局長。不久,劉鎮國被任命為第八十師第二三八旅(旅長何文鼎,黃埔一期)中校參謀,接替因病辭職的田炳如。1934年2月,國民政府公報,劉鎮國因案撤職,原因不詳。后調軍政部兵役署學習。
此后,劉鎮國再次回到甘肅蘭州,在民政廳任職,1935年6月,曾隨甘肅省民政廳長王應榆出巡隴南各縣。
1936年8月,調任津浦鐵路駐路警察署第八分段分段長,駐山東德縣。同年,入軍政部兵役人員訓練班學習一個月后,任湖北江陵團管區司令。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任江西贛州團管區司令。后調任貴州省鎮獨師管區任少將副司令,據說調離江西是與擔任贛州專員的蔣經國相處不睦。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貴州鎮獨師管區被撤銷,劉鎮國和司令周中禮一同入南京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1946年,國民政府軍政部命令重建師管區,貴州省成立黔東、黔西兩個師管區,劉鎮國再次被任命為黔東師管區(司令楊勃,黃埔三期)少將副司令,司令部駐鎮遠,下轄遵義(司令魏竑),獨山(司令左士林)、思南(司令趙學琴,黃埔八期)三個團管區。同年冬,黔東師管區司令部由鎮遠遷移遵義。1948年8月,黔東師管區撤銷,劉鎮國轉任國防部部員的閑職。
1949年10月,任貴州綏靖第二區(主任吳劍平)副主任,11月23日在遵義率部起義。
起義后,在遵義軍分區受訓改編,1950年8月起參加遵義工會組織的運輸隊拉車勞動。1951年5月被捕,以反革命罪被判刑七年。
1958年5月刑滿釋放后,安排在遵義市文具廠勞動就業,1962年被勒令回遵義家里。
1968年12月,被下放回原籍湖南邵東兩市塘城東大隊車田生產隊,被定為特務,遭游街示眾批斗。此后遷至城步隨兒子居住。
1979年,起義投誠人員身份得到確認。1983年12月,遵義軍分區政治部補發了起義投誠人員證明書,遵義市人民法院撤銷原判,宣告無罪。1984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86年3月病逝于城步。黃埔一期同學徐向前元帥曾致吊唁電,悼詞中有"戎馬一生,赫赫軍威昭竹帛"之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