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前線炮火連天!
俄軍曾突破部分防線,烏軍又奪回安德烈卡村,雙方在霍京鎮拉鋸不休。
5萬多兵力對峙、坦克集群對沖…… 激戰還在繼續。
而澤連斯基這時候突然松口要談判,是真示弱還是緩兵之計?
“哐當哐當——”蘇梅平原的炮火聲這幾天就沒停過。
按俄媒稱他們曾突破烏軍部分防線。
烏軍在 6 月 22 日發起關鍵反擊。
從庫比揚斯克方向抽調的第225突擊團,在挪威4億美元軍援提供的M777榴彈炮支援下,向安德列耶夫卡村發動突襲。
這仗打得跟過山車似的,到底誰占了上風?
有消息稱,俄軍在蘇梅方向集結大量兵力T-14坦克往前沿開。
烏軍也沒閑著,西方援助的坦克在前線參與防御,愣是沒讓俄軍前進一步。
這種拉鋸戰咋看都不像“防線崩潰”更像是雙方在搶地盤。
俄軍想拿蘇梅當緩沖區,畢竟去年烏軍就是從這兒摸到俄本土庫爾斯克的,這回算是來 “補窟窿”。
可烏軍也明白,蘇梅離基輔才200多公里丟了這兒首都就得喝西北風。
6月19日,澤連斯基在視頻講話中表示愿與俄方高層會面。
這話一出,國際媒體全炸了鍋。
要知道去年他還放話“絕不談判”,現在咋突然松口了?
仔細一琢磨,貓膩可不少。
烏軍確實有點扛不住了。
前線士兵爆料,現在征兵都征到60歲大媽和高中生了2萬學生被拽去扛槍,訓練倆禮拜就扔到前線。
更要命的是炮彈不夠使,有北約內部消息稱俄軍炮彈產能遠超西方,烏軍一個據點一天就分到幾十發炮彈,拿啥跟人打?
但澤連斯基可不是真服軟。
他嘴上說“談判”轉頭就飛英國找援助,還在社交媒體上喊話“美國大哥不能不管”。
說白了這更像是個緩兵之計:
戰場上吃了虧,想靠談判喘口氣順便跟西方要更多武器。
就像網友說的:“老澤這招叫‘邊打邊談’,手里沒牌就喊停,牌湊齊了接著干?!?/p>
這次蘇梅之戰,俄軍玩的新花樣可把人看呆了。
無人機先嗡嗡飛上天跟蒼蠅似的找烏軍陣地,熱成像儀鎖定目標后大炮就跟不要錢似的狂轟濫炸,最后步兵開著坦克沖上去“掃尾”。
這套“無人機+大炮+坦克” 的組合拳,打得烏軍暈頭轉向。
有軍事博主分析,俄軍這叫 “巨蟒戰術”——不跟你硬拼,就慢慢纏著你耗。
鄂木斯克的兵工廠24小時開工,坦克和無人機跟流水線似的往外送。
北約給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壞了沒零件修,無人機打一架少一架,完全是“用愛發電”。
特朗普一上臺,美國對烏援助就跟踩了剎車似的。
原本說給的導彈拖了倆月才到,還是過期的庫存貨。
歐洲這邊更拉垮:
德國自己鬧通脹,法國被罷工搞得焦頭爛額。
波蘭倒是想幫忙,可自家軍工產能連俄軍零頭都夠不上。
不過挪威在6月宣布額外提供4億美元援助,德國也偷偷給了批裝甲車。
但這點援助跟俄軍的鋼鐵洪流比,簡直是“撒芝麻”。
有外媒吐槽:“烏克蘭現在就像個要飯的,捧著破碗挨家敲門,可門里的人要么裝睡,要么扔倆硬幣就關門。”
現在俄烏談判就跟“過家家”似的:
隔三差五見個面,喝杯咖啡聊兩句就散,核心問題一個沒解決。
俄羅斯堅持要烏東四地“入俄”,烏克蘭死活不松口兩邊就這么耗著。
但戰場比談判桌實在多了。
俄軍在蘇梅、紅軍城、赫爾松三線壓境,烏軍只能拆東墻補西墻。
有專家預測,要是西方援助再跟不上烏軍可能得放棄部分防線收縮兵力。
可澤連斯基要是真讓步了,國內老百姓能答應嗎?
蘇梅的炮火還在響,澤連斯基的“談判牌”打得好不好,全看接下來西方給不給力。
俄軍的“巨蟒戰術”能不能勒死烏軍,就看工業產能能不能扛住消耗。
最揪心的還是老百姓——炮彈不長眼,不知道下一個遭殃的是哪個村子。
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可對普通人來說戰爭就是“日子的中斷”。
只希望這場拉鋸戰早點打完,讓那些被迫扛槍的學生能回教室,讓大媽們能安心在菜市場砍價。
畢竟,誰也不想天天活在爆炸聲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