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來一杯加冰的奶茶或咖啡,無疑是許多人的消暑首選。但你是否想過,這些飲品中的冰塊,可能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近日,知名測評博主 “老爸評測” 的一項檢測結果,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老爸評測” 團隊對市面上 13 家飲品店的食用冰進行了抽樣檢測,其中涵蓋了 8 家奶茶店、3 家咖啡店以及 2 家快餐店。這些店鋪均為消費者日常光顧較多的品牌,本以為能帶來放心的品質,然而檢測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檢測數據顯示,在這 13 家飲品店中,竟有 11 家的菌落總數超出了食用冰的標準要求,最高的超標幅度達到了驚人的 190 倍 。而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糞便的大腸桿菌,也有 4 家超標,最高超標 38 倍。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部分冰塊的衛生狀況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自來水。
為了保證檢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老爸評測” 團隊在取樣過程中可謂費盡心思。由于直接向店員索要冰塊用于送檢難度較大,常常遭到拒絕或引起店員的警惕,他們不得不往返多家店鋪,才成功取到樣本,并在全程進行了嚴格的無菌處理。同時,為了對比,還將便利店的冰杯以及家用自來水也納入了檢測范圍。最終的結果表明,網傳的霉菌檢測均低于飲料的標準要求,三項致病菌也全部未檢出,然而菌落總數和大腸桿菌的超標情況,卻讓人大為震驚。
此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不少網友紛紛表示 “再也不敢隨便加冰了”“太惡心了,以后喝奶茶都有心理陰影了” 。在社交媒體上,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持續攀升,大家對于飲品店冰塊的衛生狀況表達出了強烈的擔憂。冰塊作為飲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衛生質量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此次曝光的問題,也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飲品店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各品牌緊急回應
瑞幸咖啡:嚴格標準,內部核查
瑞幸咖啡客服迅速回應,稱所有門店嚴格執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門店會按照規定清洗制冰機,每周四進行清洗,一周清洗一次。在此次冰塊霉變事件后,瑞幸更是第一時間開展內部核查,全力排查可能存在的問題。有瑞幸門店員工透露,門店每周都會定時清洗制冰機,清洗時間超過 1 小時,每月還會定時進行大清洗,清洗時間為兩小時起,且清洗過程中全程監控 。從這些措施來看,瑞幸在日常運營中對制冰機的清洗維護是有一套標準流程的,但此次仍被曝出冰塊衛生問題,或許是個別門店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
蜜雪冰城:水和清潔雙保障
蜜雪冰城門店稱,食用冰是制冰機用飲用水制作的,從源頭上保證了冰塊的質量。同時,門店每周會消毒清理一次制冰機,每天也會進行檢查清潔。這意味著蜜雪冰城在制冰的水源和設備清潔方面都下了功夫,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的冰塊。然而,此前蜜雪冰城也并非一帆風順,曾有門店因冰鏟用前不清洗、水池混用等食安問題被通報 ,這也讓消費者對其食品安全管理的穩定性存在一定疑慮。
麥當勞:符合標準,定期清洗
麥當勞門店強調,其售出的產品均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會定期清洗制冰機。作為一家知名的快餐連鎖品牌,麥當勞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食品安全,擁有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但此次也被卷入冰塊衛生風波,這讓消費者對整個飲品行業的冰塊衛生狀況更加擔憂。不過麥當勞的回應,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消費者信心,讓大家相信其會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星巴克:食品至上,未提頻次
星巴克回應稱秉承食品至上原則,消費者可放心食用。但當被問及制冰機清洗頻次時,客服表示涉及內部信息,暫無法告知。這一回應引發了消費者的猜測,大家紛紛好奇星巴克制冰機的清洗周期到底是多久。在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的當下,這樣模糊的回應顯然難以讓消費者完全放心。星巴克作為國際知名的咖啡品牌,一直以高品質的咖啡和服務著稱,此次在冰塊衛生問題上的回應,或許會影響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冰塊問題背后的原因
制冰機清潔難題
制冰機作為制作冰塊的關鍵設備,其清潔維護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制冰機的清潔卻成為了一大難題。許多茶飲店未能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流程對制冰機進行清洗消毒 ,導致制冰機內部積累了大量的污垢和細菌。有報道指出,多數商家的制冰機每月清潔次數不足 1 次,內壁、儲冰槽積累的污垢成為了霉菌的溫床。制冰機的濾芯若未及時更換,也會吸附大量雜質和細菌,使得經過過濾的水反而受到污染,進而影響冰塊的質量。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國家一級營養師朱屾山表示,制冰機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是導致菌落總數超標的可能原因之一。
人員操作隱患
除了設備問題,人員操作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也是導致冰塊衛生問題的重要因素。部分操作人員在取用冰塊時,未經過嚴格的手部清洗消毒,或者手部接觸不潔物后又直接接觸冰塊,從而造成了交叉污染。還有些店員用未消毒的勺子取冰,甚至將冰塊暴露在空氣中過長時間,這些行為都為細菌的滋生創造了條件。在一些店鋪中,員工可能為了追求效率,忽視了這些衛生細節,使得原本干凈的冰塊在操作過程中被污染 。
成本與供應鏈考量
在成本控制、品質管理、供應鏈穩定性等因素的綜合考量下,茶飲店大多選擇自制冰塊。雖然自制冰塊初期需要購買制冰機,國產方形冰機價格在 4000 - 10000 元左右,但從長期來看,水電成本遠低于持續采購冰塊的費用。以每袋 5 公斤食用冰售價 10 元計算,日均消耗 20 公斤的門店每月采購費用超 1200 元,而自制冰僅需支付水電費,大約每月 200 - 300 元,半年即可覆蓋設備成本。然而,這種選擇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由于各門店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自制冰塊的過程中,難以保證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衛生標準,從而增加了冰塊受污染的風險。
消費者應對建議
關注品牌回應和整改
在這場冰塊衛生風波中,消費者的權益至關重要。我們應密切關注各品牌針對此次事件的回應以及后續的整改措施。選擇那些積極面對問題、采取有效整改行動的品牌,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表現。例如,瑞幸咖啡迅速開展內部核查,蜜雪冰城強調水源和設備清潔,這些品牌的積極態度值得肯定。我們可以通過品牌官方渠道、新聞報道等方式,了解其整改的具體進展,如制冰機清洗頻率是否增加、員工操作規范是否加強培訓等 ,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消費選擇。
選擇更安全的飲用方式
為了減少因冰塊衛生問題帶來的健康風險,消費者在點單時不妨選擇去冰或熱飲的方式。去冰飲品不僅能避免冰塊可能存在的衛生隱患,還能讓飲品的口感更加濃郁醇厚,因為不會因冰塊融化而稀釋飲品的味道 。而熱飲,如熱咖啡、熱茶等,在高溫的作用下,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從根本上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對于腸胃較為敏感的人群來說,熱飲還能起到暖胃的作用,減少冷飲對腸胃的刺激。
結尾總結與呼吁
此次多品牌回應飲品店冰塊衛生問題事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無小事。品牌方應切實肩負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責任,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更加規范的操作和更加透明的管理,確保每一杯飲品、每一塊冰塊都能讓消費者放心。
同時,也呼吁廣大消費者持續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積極行使自己的監督權。當我們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時,要勇敢地站出來,通過合理的渠道表達自己的訴求,促使企業改進。只有消費者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斷提高,才能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力量,推動整個飲品行業乃至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守護好 “舌尖上的安全” ,讓每一次的消費都能充滿安心與愉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