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Terminexus全球港口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作者:付海燕
醞釀已久的廣州港南沙五期又有了新進展,6月23日晚,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港”,601228)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廣州南沙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五期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概算145億元。
南沙五期投資規模之大,在國內外都處于前列。南沙五期位于廣州港南沙港區龍穴島作業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項目計劃建設期為2026年-2032年。南沙五期擬建設4個20萬噸級集裝箱海輪泊位,岸線長1880米;建設15個5千噸級集裝箱駁船泊位和5個工作船泊位,駁船泊位岸線總長1931米。南沙五期年設計通過能力為集裝箱670萬標箱,其中海輪泊位460萬標箱,駁船泊位210萬標箱。為滿足本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廣州港股份擬對南沙國際集裝箱公司增資280,944萬元。
南沙港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已建成南沙一、二、三、四期集裝箱碼頭,年通過能力超2400萬標箱,規模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2022年南沙四期才投產;目前在建的國際通用碼頭總投資75億元,建設2個15萬噸級和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總投資約30.95億元的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工程已進入勘察設計階段。
簡單算來,廣州港近年來已投資數百億擴建南沙港區,提升港口通過能力,意欲何為?答案很簡單,爭外貿!
提到廣州港,港口人最熟悉的定語是內貿第一大港。廣州港連續16年霸榜中國內貿第一港,在外貿上并不顯山露水。但南沙港區作為廣州港核心港區,擁有集裝箱深水泊位20個,深水岸線超7000米,2024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49萬標箱,躋身國內單一港區前三。這些不僅是內貿箱,去年該港區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首度超過1000萬標箱,占比達到50%。走到這一步,南沙港區用了20年。
某種意義上來說,南沙港區為遠洋外貿而生。廣州港黃埔港區是改革開放之初最早的三個集裝箱碼頭之一,但由于珠三角沖積平原延展、城市不斷發展,逐漸變為內河港。南沙港區開工前,黃埔港區航道水深僅9米,約一半集裝箱通過駁船運往香港中轉,是香港港的“喂給港”。2004年,南沙一期投產,此后南沙港區以大約每五年增加500萬標箱的速度快速發展,目前占廣州港年集裝箱吞吐量的77%。
南沙港區的深水泊位優勢使得廣州港在雄踞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港的同時,重新成為珠三角對外貿易的主要門戶之一。今年一季度,在“搶出口”效應下,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62億噸,同比增長3.20%;集裝箱吞吐量652萬標箱,同比增長7.02%,其中外貿貨物和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16.88%和22.48%,成為增長主力。作為對比,一季度全國港口外貿箱量同比增長11.1%。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廣州港外貿箱量首次超越內貿箱量,外貿船舶到港量也超過了內貿。
在競爭激烈的粵港澳大灣區,拿出這種數據實為不易。在外貿上,香港港雖然式微,但仍具有競爭力;深圳港更是外貿大戶,一季度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788萬標箱,同比增長19.6%,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鹽田港承擔著廣東超1/3的外貿進出口、全國對美出口1/4貨量,深西港區則有密集的東南亞航線。
但外貿沒有那么好爭,在集裝箱船大型化、班輪公司聯盟化趨勢下,深水泊位作業能力與連綿岸線至關重要。深圳港不僅有先發優勢,在港口基建投資上更是只快不慢,深圳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雛形已現,新建3個20萬噸級自動化集裝箱泊位年吞吐能力約300萬標箱,總投資約145億元,預計今年全面完工;西部港區大鏟灣二期(南段)總投資62.02億元,建設2個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建設2個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預計2028年投產運營。這兩個項目都將先南沙五期一步投產,與廣州港爭奪外貿發展空間。
其他沿海外貿大港也在規劃建設更大更強的港口吞吐能力,青島港推進董家口港區瑯琊臺灣作業區東部集裝箱碼頭一期、前灣港區集裝箱升級改造工程,總投資共約432億元;上海港小洋山北側集裝箱碼頭項目穩步推進,總投資513億元;寧波舟山港投資建設佛渡集裝箱碼頭項目一期,投資65億元。
在航線服務上,廣州港的優勢航線在東南亞和非洲。今年二季度,南沙港的港口連通性指數(PLSCI)在全球排名第8,其中遠洋排名全球第9,近洋全球第7,除近洋排名維持不變外,各方面排名相對去年一季度都有提升。這要歸功于廣州港新增多條外貿航線,但近鄰的鹽田、蛇口在遠洋連通性指數上的得分同樣在提高,也在不斷開拓新興市場。
廣州港通聯腹地成效顯著,2024年海鐵聯運箱量同比增長38.9%,三年間增長了287.5%。此外,“一港通”的輻射范圍也從大灣區周邊城市拓展到了貴州、湖南等內陸省份,但深圳港也在內陸港與“組合港”上下工夫。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廣州港想要從內貿大港轉型成內外貿兼修的強港,真金白銀的投資不夠保險,廣州港在公告中也提及了周邊其它港口碼頭對貨源競爭分流等因素可能導致本項目貨量不及預期。
此外,目前我國沿海集裝箱碼頭總體能力及儲備基本滿足和適應集裝箱運輸需求,在沿海港口這一波建設潮中,各項重大工程總投資較大,會推高港口上市企業的債務水平,也可能出現吞吐量未達預期,項目回報周期延長的情況。
廣州港最大的優勢在于是一個綜合性大港,是內貿第一港、最大糧食中轉港、華南最大汽車樞紐港、華南最大綜合性主樞紐港。在珠三角港口外貿發展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竟合、錯位發展是大灣區港口的整體發展方向。未來,廣東將穩妥有序推進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廣州港、深圳港同是國際樞紐海港,在外貿市場上可以探索出更共贏的發展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