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上海單獨拿出來看,這就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方。
2023年,上海的總和生育率只有0.6,其中平均初育年齡已經來到31.66歲。到了2024年,上海生育率回升到了0.72,多生了1.8萬人,但即便如此,也很難改變上海的人口結構老化。
可以說,上海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截至目前,上海每10個戶籍人口中就有4個年齡在60歲以上。
根據最新的人口預測,到2025年,上海的戶籍老年人口將突破585萬人,占戶籍總人口比例將會逼近40%。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占比。
老齡化過高,首先影響到的就是消費能力;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消費增速出現了下滑,也讓上海從全國消費第一城的位置上讓了出去,首次被重慶超越。
但老齡化帶來的后果,還不僅僅是消費下滑。
2024年,上海新增戶籍人口28.4萬人,其中出生11.8萬人,遷入16.6萬人,同期上海新增60歲以上老人約10萬,這意味著,新增的供養比接近1:3。
如果未來全國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都持續低迷的話,那么今天的上海,可能就是2050年我們的未來,甚至情況還有可能更糟。
現在的上海,其經濟特性是怎樣的?
總體來說,就是三大支柱產業集體減速。其中金融業降薪,上海證券從業人數減少2.49%,保險業5年更是萎縮44%。
新能源產業也在下滑。2024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下降4.8%,汽車總產量更是暴跌16.2%。而互聯網也在退潮,其中拼多多增速從89%斷崖式下跌至10%,二次元游戲市場收入也萎縮了7.44%。
當年輕人的收入和就業都在減少的大背景下,作為一個超老齡化的城市,養老金的缺口也會隨著人口結構的失衡快速擴大。
從數據來看也是這樣。2019年上海社?;饍羯侠U高達102億,但到了2023年,上海社?;饍羯侠U已經縮水至32億。短短四年時間,縮水了三分之一。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社保基金凈上繳,主體清一色都是上班族,是年輕人,這意味著過去四年時間里,有許多上班族選擇了少繳,甚至是不繳社保。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過去,上海一直都是全國社保基金最為充足的地區之一;但現在,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增長,上海的社保基金也將出現缺口。
2025年,預計上海社保基金將首次出現2億凈下撥。
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上海的本地社保收入已經覆蓋不了支出了,作為上海本地的年輕人,自然也會壓力山大。
造成這一原因的,顯然就是老人太多,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太龐大,而解決辦法之一,顯然就是繼續提高社會基數,但這樣又會給企業端和員工端造成壓力。
總體來看,在如此高的老齡化占比之下,上海的情況其實還算是相對樂觀的;畢竟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上海不僅是對外招商引資能力很強,在吸引外來人口上,上海也有著絕對的優勢。
但問題在于,上海之外的地方呢?
如果全國整體人口都上海化,也就是全國范圍內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40%的話,那么全國大部分地區幾乎肯定會返貧。
最先返貧的當然是退休者,其次就是消費端,最后再傳導到年輕人身上。
屆時,哪怕是靠國企劃撥,都不見得能夠解決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
而這一天,也許很快就會到來。各國的人口變化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人口專家對人口的未來預測,往往都過于樂觀,而其實際的影響,往往還要更為嚴峻。
以日本為例,2023年,日本人口研究所還預測,日本年出生人口下降到70萬,至少要等到十幾年之后,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在2024年,日本的出生人口就已經下降到了70萬。
按照類似的趨勢來看,我國最快到2040年,甚至2030年,就會發現出生人口跌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
新生兒不足,帶來的自然是更快的老齡化。
嬰兒潮我國每年出生人口2000萬人,這批人在未來會快速老去直至自然死亡,而屆時我國每年出生人口,極有可能會下滑到500萬,甚至更低,這幾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換句話說,等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每年人口將會減少1000萬以上。
如此龐大的人口減少,將會帶來兩個大問題。第一是勞動力嚴重不足,第二是養老金缺口繼續擴大。
2023年時,聯合國曾經做過一個預測,到2050年我國總人口會在11億以下。我們假設這個預測是正確的(但實際情況大概率會更糟),那么等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也就是70后加上80后,這批人一共是4.45億人。
4.45億老人,對應11億總人口,換句話說,到2050年的時候,我國將有近40%的人口超過60歲,這個比例將會無限接近今天的上海。
但哪怕是以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來說,都受不了如此高的老齡化;而放眼全國范圍來看,40%的老齡化,其占比更是可怕。
即便是對一個發達國家來說,40%的老齡化都難以承受,何況我們目前的人均GDP也只有一萬多美元,尚處于發展中國家。
屆時一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的退休金,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更可怕的是,今天全國退休金月均已經來到3000元,這筆錢要一對一供養的話,其壓力已經不能用大來形容了。
未來會更好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未來一定會更好。
但未來的挑戰會更少嗎?這一點我同樣深信不疑,未來的挑戰只會更多更大。
以今天的人均收入來看,一個人工作尚且無法養活一個家庭,甚至夫妻全部工作,都只能夠勉強維系。
而放眼未來,40%的老齡化,意味著一對夫妻不僅僅要養活自己名義上的家庭乃至父母,甚至還要面對宏觀上4億的退休老人,這筆賬怎么算,都算不進去。
到了2050年,90后也要邁入60歲這個退休周期,樂觀一點來看,即使到時候退休年齡達到70歲,勞動力也許是夠了,畢竟今天無視勞動法的企業仍然遍地都是,但養老金缺口,仍然是一個大問題,懸而難解。
眼下來看要想破局,關鍵在于兩頭抓,一頭抓新生兒,一頭抓老年人。
新生兒應該怎么抓?以上海為例,按照育媧人口智庫的報告,上海的育兒成本全國最高,把一個孩子養育到18歲的平均成本高達百萬,這幾乎要耗光普通人十年甚至更多的全部收入才行。
但這僅僅是為了養育一個孩子。放在全國范圍來看,全國育兒成本平均也高達50萬,按照今天的人均收入來看,年收入只有5萬的人也大把存在。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育兒成本問題,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刺激人們生育。
育兒成本問題,總結起來就是教育卷,以及吃喝拉撒的問題。
至于老年人的退休問題,這個反而還比較難。以現有的資源來看,其實只能夠最大限度地開源節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相對平衡,目前來看機關事業單位和退休職工的月均養老金差異依然很大,未來要做的就是平衡兩者之間的養老金。
與此同時,還要盡可能傳遞一個信號,即在當前的老齡化趨勢下,養老金每年大幅上漲,已經不具備現實條件。
在做好這兩點的基礎上,還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的功能,引入市場經濟到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市場經濟的紅利釋放的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我們還要繼續放開,讓整個行業都能夠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繼續把蛋糕做大,只有這樣,增量才會繼續放大。
要趕在人口變老之前,做好這一切,否則未來等待我們的,就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極其罕見的老齡化危機。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