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深圳醫療智能化進程正在加速,已有400多家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引入智能診療設備,近450個人工智能產品全面落地。從AI診斷到無人機送藥,科技正悄然改變群眾的就醫體驗。
在深圳市東塘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診室里,一臺中醫AI輔助診斷機器人正在為患者進行中醫的預問診服務。幫助醫生提前了解患者的信息。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東塘社區居民 鄧先生:我知道社區能有這些(服務) 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很好的一個體驗。
中醫艾灸機器人、按摩機器人等一批智能輔助診療設備的應用,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有效提升了基層的診療效率。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東塘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 齊麗:自從引進智能設備以來,我們可以大大減輕醫生的工作量,一個醫生同時可以給幾個患者做理療。
除了完成轄區內群眾的就診工作之外,東塘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還肩負著醫聯體內37家社康的中藥熬制及配送工作。為了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提升中藥的配送效率,藥物配送全部由無人機完成。
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常務副院長 楊光義:我們用人工實行古法煎藥,把煎好的藥又通過東塘社區的無人機配送到每一個社區,我們爭取做到每一服中藥到居民手中的時候還是有溫度的,是熱的。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處副處長 黃茵:全市至少有400家以上的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引入了不同類型的智能診療輔助設備,這些設備一方面大幅提高了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也讓居民在家門口體驗到了高科技和醫療相結合帶來的服務。
深圳社區健康服務診療突破5000萬人次
同時,深圳還通過“智慧家庭病床”服務,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實現“家庭醫生服務到家”。目前,深圳已組建5000多個家庭醫生團隊,2024年,社區健康服務機構診療量突破5000萬人次,占全市總診療量近40%。
居住在深圳市福田區香蜜湖街道的張士英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常年臥床,自從簽約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的福南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智慧家庭病床之后,醫護人員每周都會上門巡診,同時還為老人配備了遠程醫療監控儀。
智慧家庭病床服務范圍覆蓋慢性病管理、術后康復等,滿足了患者的就醫需求,實現了“小病不出社區”的發展目標。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下屬的31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服務著福田區的50多萬居民,推出家庭病床服務以來,通過雙向轉診、專家下沉等模式,讓優質的醫療資源得到了分層分級優化利用。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社康機構總數達到970家,其中社區醫院7家,“15分鐘社康圈”基本形成。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處副處長 黃茵:全科醫生超過1萬人。2024年總共建成了25000多張家庭病床,2024年社區健康服務機構的診療量超過5000萬人次,在全市總的診療量當中占比接近40%。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李斌、朱平、張喆、必雄,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蒲公英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