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英國天空新聞網6月20日報道,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公開表示,伊朗政權更迭“不可接受”,若哈梅內伊遇刺,俄將作出“非常負面”反應。這一表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也為緊張的中東局勢增添了新的變量。
當地時間6月20日,佩斯科夫在圣彼得堡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罕見就伊朗問題發出強硬信號。他直言,無法想象也不接受伊朗政權更迭,這一話題甚至不應被提起。更引人注目的是,當被問及若哈梅內伊遇刺俄會作何反應時,佩斯科夫強調,俄的反應將“非常負面”,還會激起“來自伊朗內部”的行動,開啟“潘多拉魔盒”,導致地區新一輪對抗,局勢對地區和全球都很危險。
佩斯科夫(資料圖)
這是克里姆林宮迄今就以伊沖突發出的最強硬表態。在此之前,普京在19日被問及相同問題時,只是表示不希望談論這種可能性,更傾向于尋找讓以伊都滿意的解決方案,認為以方襲擊只會鞏固伊朗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前后態度的變化,凸顯出俄羅斯在中東局勢中的立場正發生重要轉變。
俄羅斯并非一開始就如此強硬。在沖突爆發后的一段時間里,普京甚至不愿公開支持伊朗,這背后有其深刻的國家利益考量。俄羅斯自身處境并不樂觀,若貿然介入中東沖突,可能會陷入新的麻煩,不利于自身發展。而且,普京當時可能更想扮演調停者的角色,游走于各方勢力之間,這樣既能避免損害自身利益,又有助于重建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
從普京快速與特朗普通話,并與沖突各方展開外交行動中,就可以看出這種傾向。他試圖在不直接卷入沖突的情況下,發揮自身影響力,推動局勢朝著有利于俄羅斯的方向發展。
然而,隨著沖突的不斷升級,以色列的進攻愈發瘋狂,美國也在軍事上躍躍欲試,這讓普京再也無法袖手旁觀。以色列和美國的行動明顯是想徹底削弱伊朗,若伊朗真的倒下,俄羅斯將面臨巨大沖擊。
一方面,伊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伊朗被控制,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布局將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這會進一步加劇高加索地區的安全風險,惡化俄羅斯的周邊地緣環境,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普京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做出更積極的反應。
普京(資料圖)
在普京態度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作用不容忽視。日前,在伊以沖突的背景下,中俄元首進行了首次通話,就中東局勢交換了意見。雖然官方聲明沒有詳細說明具體內容,但外界普遍認為,伊朗問題是雙方討論的重點。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中國的這通電話,可能讓俄羅斯感受到了支持,也讓普京更加堅定了支持伊朗的決心。中國雖然不能直接介入沖突,但可以在國際輿論層面為伊朗主持公道,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為俄羅斯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持。
當地時間22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在莫斯科接受采訪時,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襲擊進行了譴責。他指出,美以對伊朗核設施及其他關鍵目標的襲擊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是非法侵略行為,伊朗的回應是對這種侵略的正當防衛。
同時,阿拉格齊強調了伊朗與俄羅斯的合作。他表示,伊俄擁有共同的威脅和敵人,已建立聯合分析應對機制。在當前國際規則遭受嚴重沖擊的背景下,雙方的協調將超越磋商層面,把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按照既定協議持續推進合作進程。這表明,俄伊兩國的合作將更加深入,為伊朗應對當前危機提供了重要支撐。
伊朗總統(資料圖)
俄羅斯的強硬表態,為伊朗帶來了轉機,也讓中東局勢更加復雜。美國和以色列是否會因此收斂行動,還是會采取更激烈的回應,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短期內難以緩解,各方勢力的博弈將繼續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各方回到談判桌前,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否則,沖突的影響可能會波及整個地區乃至全球,給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威脅。
總之,伊朗局勢的變化是多方勢力博弈的結果,俄羅斯態度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中東局勢的發展將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神經,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