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公司,擺脫不了牛馬心態,你就輸了!
很多時候干得多不會讓我們越來越好,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危機。
干得越多,錯得越多
上級模糊指示,立刻執行,結果勞心勞力后發現根本不是領導的真正意圖。
干得越多,活變得越多
同事甩鍋,領導不表態,你默默接過,結果工作量越來越多,能力邊界越來越模糊。
干得再多,也只是給別人做嫁衣
你勤勤懇懇從0-1突破的業務搭建的團隊,領導卻想讓你交接給另一個高管,再讓你開拓新業務。
在我們的視角里,我們每天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但在領導的視角里,你可能只是一個“埋頭苦干,很會執行的人”。
更殘酷的是,領導可能永遠都不會提拔只會低頭干活的牛馬,而那些領導真正愿意提拔的人,身上都擁有一個共性:「有自己專屬的偷懶模式」
硅谷投資人納瓦爾有一個觀點,我很喜歡:“職場人應該像獅子一樣工作,而不是牛馬。”
牛馬不管精力如何,都會準時出現,持續工作,但獅子不是,獅子有休息,有評估,有訓練,然后在關鍵時刻精準出擊。
獅子的工作模式,其實就是一種高級的偷懶模式。
它們從來不會盲目勤奮,而是在休息的時候,尋找關鍵,精準出擊。
這和「懶螞蟻效應」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蟻群里的螞蟻大多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總是忙忙碌碌的。
只有少部分螞蟻好吃懶做,在蟻群附近東張西望,到處晃悠。
但在危機時刻發生的時候,勤快螞蟻慌慌張張亂作一團,而懶螞蟻們則是不慌不忙地組織蟻群向新的食物轉移。
這也是一種高級的偷懶,懶螞蟻不是真的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偵查和思考上。
人不是機器,人是需要休息的。
很多時候當我們開始停下來休息,認真思考,才能精準抓住最能出成果的那20%。
可惜的是,職場上很多人活成了低效勤奮的牛馬,日復一日被大量工作纏身,身心損耗,卻在關鍵的事上失去了突破的時間和機會。
我自己也曾深陷低效勤奮的陷阱。
我以前做出版行業時,就是一個被同事、領導評價為「勞?!沟娜?。
電視劇里如果渲染一個職場人拼命工作,都會讓主角在四周都很黑的辦公室里,一個人亮著燈低頭加班。
我就是這樣的人,為了完成工作,在風雨交加的夜里一個人加班到11點,是經常發生的。
即使下班了,老板在群里發信息,我也立刻回復「收到」。
但我卻成不了「付出多少就能收獲多少」的主角。
做很多,但升職很慢;很努力做,卻總是業績平平,當然是很痛苦的。
而我現在公司的直屬領導卻是完全相反的人。
在整個公司百來號人里,她一直很受歡迎。
大家喜歡她,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以外,都會說她看起來特別「松弛」,再糟的局面,也沒見過她急火攻心的樣子。
但遇事,她又總能三下兩下就給處理了,永遠都笑瞇瞇,還勸導我遇事不要焦慮,總有辦法。
有點氣人,又很羨慕,很想成為這樣「贏得很輕松」的人。
我領導就是那只「狩獵的獅子」,精準努力,只做對的事。
牛馬模式和獅子模式的本質區別在于:專注質量,而非數量。
牛馬把80%的時間放在低價值瑣碎的事情上,只能收獲20%的成果;而獅子精準找到了自己那20%高價值的工作,就能收獲那80%的成果。
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獅子模式,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優勢,并在自己的優勢上精準努力。
美國一所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用三年時間,訓練1000人的閱讀能力,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有閱讀天賦的人,在經過訓練后,每分鐘能讀2900個單詞,是沒有閱讀天賦的人的整整20倍。
這就是人和人之間,在優勢這件事上產生的差距。
人人都有天生優勢。它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天生的感受和行為方式。
同樣一句話,你聽了之后特別感動,淚流滿面;你的伴侶就會問,這有什么好哭的?那很有可能你有共情力,他沒有。 老板說,這個項目的結果很不滿意。你聽了就非常緊張,覺得完蛋了,自己沒有做好,讓老板失望了。但你同組的同事可能會問,那老板,怎么樣你覺得滿意?怎么做才能更好? 你可能有交往力,很在乎跟老板之間的關系;但是你的那個同事可能有目標力,他在乎的是「我要做什么事情才能達到那個好的結果」。
我的領導能找到自己的獅子模式,做到精準努力,就來源于她對自己優勢的了解。
比如她有創新力和共情力,所以她總是能很快洞察人心,理解用戶需求,隨時都有爆棚的靈感、創意,帶著團隊做出爆款,并從中獲得成就。
在做內容這件事上,她花更少的時間,卻取得了比別人多的成功。
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唯有在優勢上努力,才能實現卓越。
如果你也想找到自己的優勢,真誠得推薦做一份我們的優勢測評。
人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我沒有優勢”。
這是成年人對自己最大的誤解。
一提到天賦/天生優勢,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會覺得,只有愛因斯坦、貝多芬那樣的「天才」才有。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人人都有天生優勢。它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天生的感受和行為方式。
就比如說,會議室的桌子上,有個杯子放得特別靠近桌沿,有的人就這么走過去了,有人卻會沖過去把杯子往里推一下。
這個行為方式不需要你練習,而是下意識的,它更像是寫在你基因里的「技能」,不用你做任何練習,就能比別人厲害。
這個行為方式不需要你練習,而是下意識的,它更像是寫在你基因里的「技能」,不用你做任何練習,就能比別人厲害。
這就是先天優勢,很難被改變。
它在神經學中已經被證明了。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結構叫做突觸,它是用來連接神經元的。
從我們出生起,突觸的數量指數級增長,3歲時,突觸生長已經到達巔峰,這些突觸的數量和形狀,每個人都不一樣,是每個人的優勢。
后來我也做了一份優勢測評,發現我的優勢是分析力、目標力,沒有共情力和創新力。
掃碼獲取同款測評,測出你的4大優勢
對我來說,去想創意文案,找到打動用戶的賣點是相對難且痛苦的事,即使我花了很多時間,卻收效甚微。
但擁有目標力和分析力,卻讓我善于拆解目標并制定計劃完成目標,比起做出版編輯,我其實更適合做項目運營。
而當我真的轉行去做運營的時候,我也終于擺脫了「勞模」的命運,享受了精準努力的松弛。
發現了嗎?優勢能幫我們認識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在同樣環境下,你比其他人花費更少的努力,卻做得更好的那件事,就是你的優勢所在。
對不夠了解自己,卻又想深入挖掘自己的人來說,優勢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了解優勢的人并不多,知道怎么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前段時間,楊天真直播面試助理,她反復問了幾個問題:
你的優點是什么;
你的高光時刻有哪些;
你最強的能力體現在哪里;
本質都在問一個問題,你的優勢是什么。
但評論區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其實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
所以,為了幫助更多20歲-40歲的職場人少走彎路,盡快找到自己的優勢賽道,盡早實現升職加薪。
我的老板崔璀和團隊一起,花了將近1年的時間,將她12年的管理經驗、創業實踐,聯合專業測評機構,研發出了這款優勢測評。
這份測評目前有60w+職場人做過,并找到了自己的優勢。
這是我們幫助每個人研究自己的一個入口。
「我們想用這種方式,把重要的優勢視角普及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對自己不夠自信,遭遇職場瓶頸、人生迷茫的人,走出困境,做出正確選擇 。 ——Momself創始人、CEO崔璀」
- 崔璀 -
在優勢測評的基礎上,我們已經有60萬+學員加入過「優勢定位訓練營」,并且都給出了自己的反饋。
這套訓練營課程,是在測評之外,3節優勢課+一場1V1導師測評報告解讀+三節大咖私房課。
在課中,崔璀會帶領你用成功畫面法等具體實用的工具,去確認你的人生目標,找到那個未來10年不會變的人生賽道。
有些人跌跌撞撞換了無數的工作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
我們多年的研發,把這個過程壓縮到了5天。
這個訓練營目前也已經幫助很多人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職場進階。
訓練營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塊:
1、重新認識自己:
一份優勢測評,120道題10分鐘,拿到自己四大核心優勢報告,優勢教練1V1解讀,深入分析現在的職場卡點;
2、激活發展潛能:
大咖私房課,教你如何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3、學會溝通,放大你的優勢;
用優勢視角,找到真正專屬你的溝通密碼。
4、優勢行動計劃
找到未來幾年的方向,明確去那個方向的路徑。
課程研發人員全部來自權威機構,樣本覆蓋10000+職場人,集結150個行業上千個崗位,盡量貼合國內職場人的實情。
這樣一個結合了理論和實戰的訓練營,當前只需要9.9元,超值的體驗還在于:
1、專業的「優勢測評」,找到你的核心優勢
這個測評這個測評基于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西方心理學界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FFM人格模型及中國人格結構理論。
測試完,你會得到一份幾千字的測評報告。
你的優勢是什么,具體表現是什么,有可能遇到的困擾,以及應對建議,清清楚楚。
2、一套優勢精品課程,教你如何發揮優勢,避免無效努力
▲上下滑動閱讀
3、優勢導師親自解讀你的優勢報告,讓你聽了就能行動
我也遇到過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做個測評就可以了?
我都會告訴他們:
不是的,我們的測評解讀報告有幾千字,包括你的優勢圖譜、專屬的行動化建議,這些具體如何解讀,行動化建議如何操作,盲點如何破除,必須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
有機會獲取1V1 優勢導師專業優勢報告,以及三節大咖私房課,幫助真正弄明白自己的優勢。
4、隨課附送豪華禮包,幫助你更好了解優勢,快速成長。
在優勢測評推廣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無數寶貴的好評和反饋。
我們生活中不缺努力的人,但能夠看到自己優勢并將其發揮得當的人,卻很少。
正如美國人本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
「大多數人窮盡一生去彌補劣勢,卻不知從無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遠遠超過從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strong>
「唯有依靠優勢,才能實現卓越?!?/strong>
加入「優勢定位訓練營」
了解自己的真正優勢
今日限時特價9.9元
▼點擊這里,也可以測試你的優勢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