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陜西彬州一企業多年缺水至停產并被要求產值虛報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6月19日,企業負責人賀文平向潮新聞記者反映,他的企業在地方“招商引資”引導下入駐農產品加工園區后,因長期生產用水短缺陷入經營困境。
該企業2013年入駐彬州市農產品加工園區時,協議約定相關單位需保障"六通一平"基礎設施,包括供排水。
然而,遺憾的是。
2015年起,園區多個深水井干涸,企業日需300-400立方米生產用水,實際僅獲20立方米左右,被迫依賴蓄水池斷續生產。
盡管多次協調,相關單位始終未能解決供水問題,法院也以協議未明確供水標準為由駁回企業索賠請求。
最終,企業因長期生產用水短缺陷入經營困境,并于2020年宣告停產。
賀文平稱,2015至2020年間,當地工業局要求其虛報產值,實際年產值僅幾百萬,卻被要求每年申報不低于2000萬元,甚至在停產后仍需配合數據造假。
2023年統計局調查期間,相關部門還指示企業單獨承擔責任,聲稱"與政府無關"。
三刀認為,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該事件折射出的是,當地在招商引資中重承諾輕落實、忽視企業實際需求的問題。
明明承諾的“六通一平”變成“無水可用”,企業的生存命脈被“政績”考核“綁架”,我們不得不追問:
這樣的營商環境,拿什么留住企業?
2013年,賀文平帶著近4000萬元的積蓄入駐彬州市農產品加工園區時,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掉進一個精心設計的“甜蜜陷阱”。
協議里白紙黑字寫著相關單位負責“六通一平”,可到了2015年,園區深水井集體干涸,企業每天300-400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實際只能拿到20立方米。
怎么看這都不像是簡單的供水不足,而是一場系統性的信任崩塌。
更荒誕的是,法院在判決中竟然以“協議未明確供水標準”為由駁回企業索賠,這種“契約精神”的缺失,同樣暴露了一些地方“新官不理舊賬”的通病。
如果說供水問題是“天災”,那么虛報產值就是徹頭徹尾的“人禍”。
從2015年到2020年,斯味特實際年產值只有幾百萬,卻被要求每年申報不低于2000萬元。
更諷刺的是,2023年統計局調查期間,當地官員竟指示企業“單獨承擔責任”,聲稱“與政府無關”。
這種“數據出官、官出數據”的畸形邏輯,把企業當成了“政績”工程的“遮羞布”。
眾所周知,虛報產值是無非是飲鴆止渴,雖然短期數據好看了,但如果企業垮了,這樣的“政績”壓根就沒有什么意義。
更值得深思的是,知情人士竟稱虛報是為了“包裝企業爭取資金”,以此來盤活企業。
這種掩耳盜鈴的說法,讓我們不禁感慨:
當權力失去約束,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可能成為違法亂紀的“遮羞布”。
不可否認,斯味特的困境,正是黃土高原半干旱區生態脆弱性的縮影,再加上彬州自產水資源匱乏,客水依賴度高,園區選址又位于煤礦采空區。
這種“先天不足”本應讓地方政府更加謹慎,可現實卻是“重招商、輕配套”的粗放模式大行其道。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種困局正在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有些地方盲目承諾;為了掩蓋承諾落空,又不得不逼迫企業造假;造假被曝光后,再用“多方因素導致”來推卸責任。
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讓企業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我們都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
當務之急,不是忙著找借口、推責任,而是要俯下身來聽聽企業的心聲,認認真真補短板、強弱項。
畢竟,一個連供水都保障不了、連數據都要造假的地方,談何高質量發展?
又如何贏得企業和百姓的信任?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