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為了“臉”,用塑料花裝飾600米長圍欄......
原創 李萬卿 特稿哥李萬卿
先講一個“臉”的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眾人正在澡堂洗澡,忽一人喊道:“地震了!”
泡澡的人都來不及穿衣服,用毛巾捂住私部,光著身子向屋外跑。
有一個人例外,他沒有捂私部,而是捂著臉。
別人提醒他,快捂私部。
他說: “你們雖然捂住了下面,一看臉就知道你是誰。我捂住了臉,大家都不知道我是誰了,還羞什么呢?”
大家聽著有理,也學他的樣子,用毛巾捂住了臉。
人啊,往往為了“面子”,暴露了“私部”。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
話說,6月24日,長春市紀委監委公開通報3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其中一起,疑似沒有捂住“私部”,丟了“臉面”。
原來,兩年前的2023年8月,長春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董家村在人居環境整治“千村示范”工作中,為迎接上級檢查,盲目打造樣板屯。
怎么“打造”呢?
他們在村屯道路兩側,用塑料花裝飾了600米長的圍欄。
購買塑料花的錢,都是村集體的資金。
如此虛假美化環境,不僅對人居環境整治無實質性提升,還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事發后,董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金玉受到被誡勉談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董勝受到批評教育處理。
后來呢?
后來的事兒,就不知道了。
如此“要臉”的官員,如此“掩耳盜鈴”者,早已有之。
寧陵縣委原常委、宣傳部原部長、原副縣長王東霞“刷白墻”就尤為典型。
2019年至2021年,王東霞任柘城縣胡襄鎮黨委書記期間,為應付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檢查,打造“經典觀摩路線”,對沿線21個行政村共計40多萬平方米墻體噴漆刷白。
這次“刷白墻”,共花費財政資金249.62萬元。
“刷白墻”的“效果”很好,她很快就迎來“跨縣調整”,出任寧陵縣政府副縣長。
還有更奇葩的弄虛作假。
2015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杜絕“造盆景式”的作秀扶貧》的文章,提到這樣一件事:有個地方,為了讓上級考察時看到扶貧成績,就找了一些小學生,披著裝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領導路過的山坡上裝“羊”。
領導遠遠望去,山坡上盡是“美羊羊”,大加贊許。
地方干部“喜洋洋”,皆大歡喜。
青山也被“點化”過,20年前,慣用的套路是往荒山上涂綠色顏料,吃力又低效;近幾年,直接拿綠色塑料網把山體罩住,效率就高得多了。
呵呵,創意無限。
中國古代也有“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比如阿旁宮,給秦國帶來沉重的賦稅和勞役,讓百姓民不聊生,最終直接壓垮了大秦王朝。
《紅樓夢》中,元春要省親,皇上旨意“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即可省親。
于是乎,賈家大興土木,修建大觀園,幾乎耗盡了賈家家底。
元春省親后,賈家境況急轉直下,賈母過生日,王夫人、王熙鳳各自典當私人收藏才湊上壽禮,連賈母吃的精米飯都得精打細算,“可著頭做帽子”。
經濟捉襟見肘,賈家也就無法維系與皇室內宮以及達官顯貴的政治關系,從此逐漸被踢出上層社會。
家是國的縮影,失去經濟支撐,家敗國亡。
歷史上因面子工程亡國的屢見不鮮:強隋、盛唐、晚清的滅亡,都與面子工程有關。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