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六月初六,在老百姓心里是個頂頂熱鬧的“疊數(shù)節(jié)”。一月一春節(jié),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上巳節(jié)……到了六月六,這個日子在不同地方有著截然不同的稱呼——天貺節(jié)、翻經(jīng)節(jié)、姑姑節(jié)、小白龍?zhí)侥福踔吝€是伏羊節(jié)的開端。這些名稱背后藏著的故事,拼湊起來竟是一部微縮的中國民間文化史。
要說這六月六最“官方”的叫法,還得是“天貺節(jié)”。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寫得明白:“貺,賜也。”說白了,就是老天爺發(fā)福利的日子。這節(jié)日的起源,得追溯到北宋宋真宗年間,皇帝聲稱在這天得到"天書",便大張旗鼓地設(shè)立了"天貺節(jié)"。這個由皇帝欽定的節(jié)日,在泰山腳下建起了宏偉的天貺殿,卻如同曇花一現(xiàn),只存在于宋代官方記載中。如今走在泰山腳下,游客們多半不知道天貺殿名字的由來,就像不知道曾經(jīng)有個節(jié)日叫天貺節(jié)。
在江蘇北部,六月初六的清晨,家家戶戶會飄出炒面粉與糖油混合的甜香。老人們念叨著"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將這種樸實的點心視為增強體質(zhì)的良方。茯苓糕、麻花粥這些曾經(jīng)尋常的吃食,如今已被精致的西式糕點擠到了記憶角落。偶爾有老字號還在堅持制作,買主卻多是懷舊的白發(fā)人。
六月初六,也是入伏的頭一天,在徐州,這就意味著“伏羊節(jié)”開鑼啦!徐州人愛吃羊肉,尤其是入伏這一個月,大街小巷的酒店、飯莊,還有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到處都飄著羊肉香。為啥非要這時候吃羊肉呢?老輩人覺得,羊肉能驅(qū)寒祛濕,大熱天吃上一頓,渾身舒坦。這伏羊節(jié),可真是徐州人的一張美食名片。
六月六還有個接地氣的名字——“姑姑節(jié)”。這習(xí)俗背后,藏著個春秋時期的“家庭倫理劇”。晉國宰相狐偃,仗著功勞大,脾氣也大,把親家趙衰氣死了。趙衰的兒子一怒之下,打算在六月六這天殺狐偃報仇。結(jié)果,狐偃的女兒提前跑回娘家報信,救了老爹一命。狐偃醒悟后,不僅沒怪女婿,還當(dāng)眾道歉,從此每年六月六都請閨女、女婿回家團聚。老百姓一看,這招不錯,既能消災(zāi)解怨,又能家庭和睦,于是紛紛效仿。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還有“六月六,請姑姑”的習(xí)俗。
六月六還是佛寺的“翻經(jīng)節(jié)”。傳說唐僧取經(jīng)回來,經(jīng)書掉海里了,撈上來曬干了才保住。從此,寺院每年這天都要翻檢曝曬經(jīng)書,防蟲防霉。老百姓也跟著學(xué),把家里的藏書、字畫拿出來曬。“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江南地區(qū)黃梅天一過,衣物容易發(fā)霉,六月六就成了“全民曬衣日”。揚州人還編了句俏皮話:“六月六,曬龍袍。”說是乾隆皇帝在揚州淋了雨,曬衣服的日子正好是六月六。
江蘇連云港一帶,六月六還有個浪漫的說法——小白龍?zhí)侥浮髡f小白龍的母親因私自降雨被罰,關(guān)在天庭看鐵樹,規(guī)定鐵樹開花才能自由,且小白龍只能每年六月六探望。要是小白龍哭了,凡間就得下30多天雨。這個充滿人情味的神話,解釋了江淮地區(qū)梅雨季節(jié)的由來,也寄托著人們對孝道的理解。
除了這些,六月六還有不少有趣的事兒。上海有句民諺“六月六,曬得鴨蛋熟”,把大太陽的厲害說得活靈活現(xiàn)。早年這天,人們會曬伏醬、付瓜,還用桐油涂門窗、梁柱,防潮防腐。北方人說“六月六,看谷秀”,這時候莊稼長得咋樣,秋收能不能豐收,基本能看出個大概了。還有給貓狗洗澡的,叫“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想想那畫面,還挺有意思。
六月六,這老祖宗留下的日子,就像一本厚厚的民俗書,每一頁都寫著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和樂趣。雖說有些習(xí)俗慢慢淡了,但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對傳統(tǒng)的尊重,對親情的珍視,永遠值得我們在六月六這天,細細品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