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一呼雷》
一部傳承紅色基因的家族史詩
文/張清華
《三聲一呼雷》是一部飽含深情與敬意的文集,它講述了洛寧縣陳吳鄉月山原村張同聲、張恒聲、張振聲和張虎林四位長輩的革命人生,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家族與時代緊密相連的紅色記憶,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書寫家族傳奇,銘記革命先輩
文集以“三聲一呼雷”為書名,形象地展現了四位長輩在洛寧解放初期的卓越風采。
他們在青年時代投身革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火中出生入死,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建國后,又在各自崗位上恪盡職守,為國家建設無私奉獻。
書中詳細介紹了四位長輩的生平事跡。張同聲作為引領眾多青年參加革命的“領頭雁”,在陳吳完小任職時,將學校打造成中共黨組織的秘密堡壘,培養了大批革命人才。
在洛南地區的革命斗爭中,他帶領民兵成功保衛洛南縣物資糧倉,為中共洛南政府反攻追擊頑匪提供了物資保障。
張恒聲一生傾心教育,在擔任洛寧縣文教科科長期間,使洛寧縣教育質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
張振聲性格開朗、才思敏捷,投身革命后在保衛洛南軍備倉庫、剿匪和“鎮反”運動中表現出色,可惜英年早逝。
張虎林則在建國前后積極投身革命工作,即使被錯劃“右派”回村接受改造,依然樂觀向上,自學針灸為百姓義診,帶領村民植樹造林,為集體經濟做出貢獻。
這些生動的人物事跡,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感受到先輩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兼具史料價值,再現歷史風貌
在撰寫過程中,作者嚴格遵循史實,將文體從紀實類向史實類轉型。長輩們留存的手稿雖篇幅有限,但蘊含著大量的時代信息,作者在摘錄時嚴格遵循“忠實原著、原文照錄”的原則,為后人留存了可參考的史料。同時,作者還走訪了眾多知情者,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如《中共洛寧黨史》《洛寧縣志》等,力求真實再現歷史風貌。
通過文集,讀者可以了解到月山原村在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這個不足二百口人的小村莊,不僅是有名的抗日支前和擁軍模范村,還是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重要聯絡點。
在“三聲一呼雷”的影響下,村里二十來名青年參加了革命隊伍,“家家有八路,戶戶出干部”,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文集還描繪了當時洛寧地區的社會動蕩局勢,以及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黑暗和殘酷,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以及先輩們為了理想和信念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飽含深情厚意,傳承紅色基因
這本文集不僅是對四位長輩革命人生的記錄,更是晚輩們對先輩的深切緬懷和敬仰之情的凝聚。書中充滿了對長輩們的贊美之詞,如“他們都是見多識廣、大公無私、英勇無畏、襟懷坦蕩的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先輩們的深深敬意和愛戴。
同時,文集也體現了作者傳承紅色基因的強烈愿望。在當今時代,紅色基因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作者通過整理和編纂這本文集,希望將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品質傳承下去,讓后人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正如書中所說:“一代一代的托舉,一代一代的傳承,并不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勇者基因需要薪火相傳?!?/p>
這種傳承意識不僅體現在文字中,更體現在作者的實際行動中,他們努力將“三聲一呼雷”的故事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這段歷史。
獨特寫作風格,增強閱讀體驗
從寫作風格上看,文集采用了個人敘事與時代印記交織的手法,使讀者既能感受到四位長輩作為個體的生命歷程,又能體會到他們所處時代的宏大背景。這種寫作方式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也讓歷史事件更加生動可感。
例如,在描述張同聲的經歷時,作者既講述了他在教育工作中的默默耕耘,以及為保護洛南政府人員和軍備糧倉所做出的英勇事跡,又將這些經歷置于當時洛寧地區復雜的政治局勢和戰爭環境中,讓讀者深刻理解到他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他堅定的革命意志。
在描寫張恒聲時,則突出了他在教育事業上的成就,通過具體的數據和事例,展現了他為洛寧教育事業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同時也提及了他在“文革”期間遭受的不公正對待,使讀者看到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起伏。
此外,文集中還穿插了許多生動的細節描寫,使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
比如對張虎林生活場景的描寫,“他住在村中間的一個窯洞里,雖說沒大瓦房漂亮,但冬暖夏涼。那時候村里沒電,也沒啥娛樂活動,遇到雨天或晚上沒事干,許多人就會去他家窯里聊天。”
這些細節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小山村,感受到了當時的生活氛圍,也更加了解張虎林的為人和性格。
些許遺憾之處,瑕不掩瑜之美
當然,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匱乏,文集中也存在一些遺憾之處。許多長輩們的動人經歷已淹沒于歷史塵埃之中,難以全面收錄和總結。
在記述人物生平經歷時,雖然作者盡力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掛一漏萬的情況。然而,這些缺憾并不能掩蓋文集的光芒,反而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歷史研究和資料保存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三聲一呼雷》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文集。它以真實的筆觸、深情的敘述,展現了四位革命先輩的光輝形象和偉大精神,記錄了一個村莊的紅色歷史,傳承了珍貴的紅色基因。
它不僅是張氏家族的家書,也是一部生動的地方革命史,更是一本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勵志書。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以先輩們為榜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張清華,網名曉青,河南洛寧人。洛寧縣作家協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有上百篇詩文在《永懷河洛間《大美永寧》《洛寧文友》《搜狐新聞》《今日頭條》《天山詩歌》《建安風》等網絡平臺發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說下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