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輕醫美”作為一種微創或無創的
醫療美容方式逐漸流行
肉毒素、玻尿酸等醫美產品
也日益火爆
但為了獲得高額利潤
一些不法分子竟鉆起了空子
近日,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的工作人員對貨運渠道現場查驗時,發現大量未申報的注射用醫美產品。經查實,該批貨物共有注射用玻尿酸針劑15337支、肉毒素制劑3380支、注射用溶解酶880支,總計19597支。目前,海關已暫扣該批貨物,將依法進行處置。
圖為從韓國走私入境的肉毒素產品,俗稱“紫肉”“紅肉”“粉肉”,通過網絡進行違法銷售。
榮成海關近期也查獲類似案件一票申報為“蜂蜜黃油味薯片”“大麥茶”等15項食品的進口貨物,不僅有重新打包的痕跡,而且箱體上無任何標識。經過徹底查驗清點,海關工作人員發現數千支未經報關的醫美產品,初步確認都是來自韓國的肉毒素和玻尿酸。
肉毒素屬于毒麻類藥品
是被嚴格管控的特殊藥物
而走私入境的肉毒素產品
未經檢驗檢疫
其產品質量無法保證
消費者使用時
存在極大健康安全風險
01
肉毒素屬于毒麻類藥品
儲存使用均有規定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醫師田燕稱,肉毒素可以阻斷神經和肌肉之間的信號連接,從而引起肌肉松弛和麻痹。A型肉毒素最早用于治療斜視或者眼肌痙攣,近年來普遍用于醫美除皺、瘦身、瘦臉等。
專家表示,肉毒素雖然在美容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它本質上是肉毒桿菌分泌的細菌毒素,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屬于國家嚴格管控的“毒麻類特殊藥品”。
相關規定:
為了加強監管,自2008年起,國家藥監局把A型肉毒素及其制劑列入毒性藥品管理,它的配置、經營、運輸、儲存和使用,不僅要遵循我國《藥品管理法》,更要遵循《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進口A型肉毒素制劑的流通和使用,同樣執行和管理。
我國明確規定,A型肉毒素及其制劑,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都只能銷售給醫療機構,藥品零售企業不得參與零售。
肉毒素中毒后,主要表現為顱神經支配受到影響,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頭暈眼花、乏力,嚴重時可能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失聲等,更嚴重的還會引發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你知道嗎?
不是所有的玻尿酸
都能作為注射填充材料用于塑形
02
玻尿酸分類管理
注射需認準“Ⅲ類械”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醫師田燕介紹,玻尿酸即透明質酸,具有強大的保濕功能,存在于人體的多種組織當中,比如皮膚的真皮、關節的滑液,眼睛的玻璃體。醫療領域常用透明質酸治療關節炎、修復創傷,而醫美行業則將其作為注射填充材料用于塑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成形科主任畢洪森介紹,目前玻尿酸產品分為三類:
Ⅰ類:僅限體表使用。
Ⅱ類:可用于傷口的治療。
Ⅲ類:可進行注射治療。
畢洪森表示
玻尿酸注射的安全性風險
主要來自兩方面
1.操作風險
操作不當(如誤注入血管)可能會引起血管栓塞,引發組織壞死、失明,嚴重時可致死亡。
2.產品安全性
來歷不明或非正規渠道的玻尿酸產品,易引起過敏、排斥反應,甚至引起感染。
03
“醫美”中毒事件頻發
嚴重可危及生命
案例一:
2024年6月,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利用朋友圈和微信群,售賣假冒的肉毒素針劑案件。
“黑”工廠將含有肉毒素的原液混合凝膠、甘露醇、水等成分,分裝至玻璃瓶中,再通過層層代理商銷往全國20多個省份,每瓶出廠成本僅1.5元。
而這些肉毒素最終通過微商等途徑流向消費者,頻頻引發肉毒素中毒事件。
案例二:
2024年8月,天津一名35歲的女子在某“醫美工作室”注射玻尿酸時,導致肺動脈栓塞,因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三:
2025年1月,江蘇常州胡女士從朋友圈購買所謂的“瘦肩針”,注射后發生肉毒素中毒,險些喪命,被送醫急救。
還有此前央視3·15晚會曝光過
“0基礎6天速成的”醫美培訓亂象
學員及老師
在沒有任何正規資質的情況下
學習醫美注射
圖源:央視財經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化學損傷救治科主治醫師王春燕稱,近年來,肉毒素中毒等醫美事故呈現增長態勢。該院2024年上半年就收治了200多例肉毒素中毒患者,往年同期只有幾十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還能夠相信“輕醫美”嗎?
又該如何選擇呢?
04
“輕醫美”不等于沒風險
三項認定教你避坑
1.認準正規機構
醫療美容必須在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機構應具備相應的醫療美容科目資質,如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等。
圖源:深圳衛健委
圖源:呼和浩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一些生活美容機構(如美容店、美甲店、美發店、采耳店、足浴店)僅持有《衛生許可證》,只能進行表面無創的皮膚清潔護理,不具備注射等醫療美容資質,切勿輕信其“打針”服務。
2.確認醫生資質
能夠獨立接診患者的醫美醫師(主診醫師)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
①持有 《醫師資格證書》
②持有《醫師執業證書》(注冊范圍應相符)
③已通過美容主診醫師備案,具備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
切勿輕信無資質人員或非法機構的宣傳。
3.選擇正規產品
消費者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或“中國藥品監管”APP核驗產品真偽及適用范圍。
醫美所采用的設備、耗材應該有“械”字號,即獲得國家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的產品。藥物應該有“藥”準字號,即藥品生產批準文號。
而用于注射的玻尿酸、膠原蛋白等醫美產品是按照醫療器械進行管理,審批取得的是“械”字號,而非“藥”準字號?。
此外,醫療美容存在感染、出血、過敏、效果不理想等風險。專家建議操作前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項目的適應癥、禁忌癥及具體風險。
重要提醒
“輕醫美”不等于沒風險
務必選擇正規醫療機構
使用正規產品
嚴格按劑量遵醫囑使用
切勿盲目追求“改頭換面”
來源:“成都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綜合自國家應急廣播、央視新聞、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深圳衛健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