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盈???????????
6月23日,第30屆上海電視節正式拉開帷幕,不久后白玉蘭獎即將揭曉。
每一屆的白玉蘭獎評選,都是一次行業的風向標。而站在“三十而勵”的重要節點,我們既可以從白玉蘭的歷史中回望過去長劇的輝煌發展,也能在這屆的論壇討論中直觀感受到長劇面臨的激烈挑戰和市場沖擊。
在開幕論壇和電視劇精品創作論壇上,行業的頭部平臺、影視公司、頂尖導演、編劇最關注的兩個問題,就是“現在精品影視內容的創作風向”和“長劇應該如何應對短劇沖擊”。而這兩個問題,正是處于十字路口的長劇行業從業者最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影視內容風向的三大轉變
1986年,上海電視節作為時代的先鋒,播放了近二十個國家的電視節目,率先為中國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三十年過去,國產電視劇早已蓬勃發展,中國故事也走向了廣大的世界,上海電視節站在了“三十而勵”的重要節點。
正如正午陽光影業董事長侯鴻亮所說:“白玉蘭獎這30年,是中國電視劇波瀾壯闊的30年。”中國電視劇行業從電視臺時代,過渡到了網劇時代,現在又正在被豎屏短劇所影響。不僅在播出形式上不斷迭代,在內容風向上也在不斷進化。而作為風向標的白玉蘭獎,正反映了中國電視劇30年來內容產業風向的三次重大轉變。
第一個轉變就是中國電視劇從農村、民國、諜戰、戰爭等男性主導的傳統題材,逐漸走向都市、古裝、年代等聚焦女性成長的新型電視劇題材。
第14屆到第18屆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金獎的得主,有《士兵突擊》《潛伏》《懸崖》《黎明之前》,這些電視劇多為戰爭、諜戰題材,而且故事線多為男性主導,女性是作為重要的輔助型配角。而從第22屆到第29屆,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的得主有古裝大女主權謀劇《羋月傳》,和改革開放題材電視劇《大江大河》《人世間》《繁花》。
入圍名單中女性都市成長題材的電視劇顯著增多,如講述女性職業困境的《我的前半生》,聚焦于女性性侵話題的《不完美受害人》,刻畫中年女性群像的《三十而已》,這些電視劇都展現了多元的女性生態。白玉蘭獎近兩個十年的變化,反映了中國電視劇行業在題材和視角上的雙重升級。
在開幕論壇上,侯鴻亮也細數了正午陽光這幾十年來的內容創作發展:“我們創作《父母愛情》時,道盡了婚姻的本質和人生的真諦;拍攝《瑯琊榜》時,追求古裝劇更深層的思想高度以及更雋永的美學意韻;《歡樂頌》大膽嘗試了都市群像的女性題材;《大江大河》三部曲,為改革開放立傳,用故事書寫時代精神。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創造了一個封建家族的微觀宇宙,對女性生存辯證書寫;《山海情》扎根于滿天黃沙的西海固;《縣委大院》飽含著對鄉土中國的全新理解和致敬。今年,《凡人歌》和《小巷人家》雙雙獲得提名,前者剖析了當下大都市的生存痛點,后者描繪了煙火小巷里的治愈生活。”
第二個轉變就是中國電視劇從原創劇本和IP改編劇本平分秋色,到現在形成了IP改編劇本數量更多、原創劇本略少的市場格局。這個變化主要是因為中國電視劇在進入網劇時代時,很多平臺都選擇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網文IP作為電視劇的重要來源。
從白玉蘭獎的獲獎和入圍名單中來看,10年以前,中國電視劇改編IP的重要來源是嚴肅文學、茅獎作品等,而最近十年,網文IP改編劇的比例在大幅上升,影響力也很大。如《羋月傳》《慶余年》《夢華錄》《鬢邊不是海棠紅》等都獲得了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提名,這說明網文IP改編劇不再只是曇花一現的流量劇,而是成為了更具深度的精品電視劇。
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侯曉楠表示:“去年全網熱度最高的30部劇集中,有16部源自閱文IP。無論是創造收視奇跡的劇王《慶余年》第二季,還是引發全民討論的《玫瑰的故事》,還有古裝女頻的新標桿《與鳳行》,再到今年開年大熱的男頻劇集《大奉打更人》,這些作品的成功是文學與影視創作雙向奔赴的一個縮影,也充分證明了IP在觀眾中強大的號召力和生命力。”
第三個就是近些年來,長劇的創作方式也在融合短劇的創作手法,內容節奏變得更快,戲劇張力也更強。《蠻好的人生》作為今年的爆款現實主義影視劇,以單集2.17%的收視峰值,刷新了央視近年的播出紀錄,優酷熱度值也飛快破萬。而這部爆款劇就在創作中融入了短劇的創作特色。
導演汪俊在創作論壇上表示:“《蠻好的人生》創作初始階段,考慮到短劇、微短劇的興盛,我們在創作上加強了情節密度,強化戲劇張力,加快戲劇節奏。女主從發現自己丈夫出軌到離婚,到事業重錘,到被陷害,到重整旗鼓,這個在一般的電視劇中至少可以膨脹到4到5集的量,我們僅僅用了兩集半時間,一上來就滿足觀眾的情緒價值,而不是娓娓道來。其實快節奏、情節密度大、戲劇張力強并不是微短劇的專利,長劇在創作過程也應該有意強化這方面特質,更好適應現代觀眾快速變化的欣賞需求。”
長劇不可取代的價值是什么?
長劇與短劇之爭,成為了今年上海電視節論壇最熱議的話題之一。
近年來,短劇快速崛起,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不僅快速積累了幾億觀眾,也用短平快的節奏、碎片化的敘事改變了觀眾的觀影習慣。進擊的短劇難免沖擊到了長劇市場,重構了影視產業生態,這點讓不少長劇創作者感到擔憂。
汪俊導演表示:“我們經常說,在觀影關系上,創作者要始終努力尋找與觀眾在審美喜好、審美趣味上最大公約數。現在這種海量信息的時代,觀眾追長劇的耐心越來越下降了,尋找公約數的難度越來越大,公約數的準確性越來越模糊。長劇要改變,究竟改變什么,這是我們創作者最值得思考的問題。什么是能改的,什么是不能改的,不能改的東西就是不能改,就是要堅持,就是要堅守。”
那么在當下這種短劇和長劇激烈競爭的市場格局下,長劇不可取代的價值是什么?
第一個價值是人物的復雜性、多面性和成長性。相對于部分短劇在人物塑造上的扁平化、類型化,導演汪俊在創作《蠻好的人生》時,會在人物刻畫上強化人性的灰度。
“我們會去書寫女主角胡曼黎的缺陷和弱點,這個人物從一個很底層的初中生變成一個銷售冠軍,她一定走過非常非常艱難的道路,所以形成了很多市井的氣息。在她身上,有虛榮心,甚至有的時候有點勢利眼,為了得到客戶有一些不擇手段。刻畫人物的復雜性這點,恰恰是微短劇做不到的。短劇基本上是類型化的人物,從頭到尾好就是好、壞就是壞,我們則是讓人物有多面性和文學性,這也是長劇的優勢。”
第二個價值是故事的真實性和落地的現實主義質感。相對于部分短劇在劇情上的浮夸、荒誕、缺少邏輯,取自現實題材的《山花爛漫時》則展現出了真實的萬鈞之力,成為了去年的國劇之光。
歆光影業總裁康捷表示:“《山花爛漫時》有三大真實的生命力,第一,真在人物,神人還原成人。創作團隊見過張桂梅老師后,找到了一個創作抓手——拒絕神化,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人,才讓故事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第二,真在細節,下硬功夫,死磕細節。小到女高標志性紅顏色的校服,大到女高教學樓的選址。
第三,真在情感共振,讓現實與創作同頻。其中有一段是真實女高的學生歡送影視劇中的女高高考生,這一場面,讓不少人留下感動的淚水,這個場景爆發出來的情感能量,遠遠超出劇本設計。這就是精品劇集所追求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境界。”
第三個價值是敢于逆著潮流,走在時代先鋒。相對于迎合市場情緒、容易陷入同質化的短劇,有些長劇在創作時選擇逆流而行,深度理解觀眾需求,而不是盲目跟風,最終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編劇李瀟表示:“最初接到《玫瑰的故事》時,當時電視劇風向都在倡導搞事業的獨立大女主,所以我們接到的建議,就是把原小說談情說愛的部分,都改成她在創立事業。但我和搭檔都是骨子里有點叛逆的人,市場越是什么樣,我們越想要逆流而行。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故事。我們著重寫了黃亦玫整個人生的感情經歷,寫她這一生怎么活、怎么愛、怎么選擇、怎么失去,又是怎么不后悔的。播出之后熱度還可以。觀眾不是像我們想得那么狹隘,其實很多女性并不是真的對感情失去信心,而是因為害怕不能擁有,所以假裝自己不需要。
雖然短劇的沖擊導致長劇市場規模減少,但是外來的危機也會加速長劇的改革,守長補短,更能清醒地發揮出自己不可取代的價值。
作為今年白玉蘭獎評委的編劇高璇在評委會主席大師班上表示:“其實短劇和長劇并不是對手,而是可以并存的。劇沒有長短之分,只有好壞之分,我們長劇要像短劇學習的,是快速的節奏、濃烈的情感,以及的情節,這是當下受眾對于快節奏的審美需求。
同時,長劇擁有的深刻表達、復雜的人物,也是短劇不可能具備的。現在短劇普遍還需要精品化,在邏輯、在人物的完整上,還有極大的欠缺。長劇永遠不可替代的是,表達的深刻和人物的復雜,這一點是長劇永遠的生命力,我覺得長劇是不可能消亡的。”
某種程度上,長劇的對手并不是短劇,而是自己。長劇之所以會受到短劇如此之大的沖擊,是因為之前很多長劇都是大幅注水、與市場脫節的低質量劇集,久而久之,觀眾便對部分長劇失去了耐心。因此長劇行業想要振興起來,需要更多有熱議話題的精品劇集。
而今年入圍白玉蘭獎的10大精品劇集,都是口碑與熱度雙高的劇集,包括《邊水往事》《城中之城》《凡人歌》《玫瑰的故事》《慶余年第二季》《山花爛漫時》《我的阿勒泰》《我是刑警》《西北歲月》和《小巷人家》。這十部劇集各有千秋、題材多元,既有傳統的刑偵大劇、革命劇集,也有創新的異域風格懸疑劇、治愈風格的民族迷你劇,還有IP向的古裝權謀劇、年代溫情劇,這些入圍的劇集反映了白玉蘭獎在篩選上的年輕化、創新化趨勢。
這份多元且高質量的入圍名單,已然成為當下中國電視劇創作生態與觀眾審美趣味的一份重要“年度答卷”。它不僅為行業樹立了新的品質標桿,也讓我們對即將揭曉的最終歸屬,以及未來長劇的創作方向,充滿了更深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